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4期

急性荨麻疹误诊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荨麻疹,中医称隐疹,俗称风疹块、扁疙瘩,是皮肤科常见的病因复杂,且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疾病。本病常见,与儿科、内科、传染科密切相关,因此容易误诊误治。急性荨麻疹不及时确诊和正确处理,将导致数月甚至数年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病历摘要患者,男,13岁,于3天前因淋雨着凉而畏寒、发热、头痛、咽痛,......

点击显示 收起

  荨麻疹,中医称隐疹,俗称风疹块、扁疙瘩,是皮肤科常见的病因复杂,且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疾病。本病常见,与儿科、内科、传染科密切相关,因此容易误诊误治。急性荨麻疹不及时确诊和正确处理,将导致数月甚至数年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3岁,于3天前因淋雨着凉而畏寒、发热、头痛、咽痛,在邻近诊所按感冒处理,次日患者病情加重,全身瘙痒,体温38.1℃,血压90/50mmHg,双侧扁桃体水肿,静点青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C近2h,全身瘙痒加重,暴露部位出现丘疹、风团,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不能进食。查体:患者发育良好,营养中等。面色苍白,呈急症痛苦表情,呼吸急促,体温37.8℃,脉搏82次/min,血压95/50mmHg,咽部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口腔黏膜无损伤。听诊呼吸音粗糙,有明显干 口 罗 音,心率快,心音弱,律齐,无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腹软,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无肠型和包块。双手腕部、前额、颈部、臀部和双侧小腿呈现明显大小、形状不一的风团,无抓痕、水疱和渗出。根据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结合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皮肤症状,诊为急性荨麻疹。嘱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和食物,给玉屏风散加味1剂水煎服,出疹部位用药液外搽,令其发微汗,西药给赛庚啶2mg、桂利嗪25mmg、氨茶碱0.05g,1日3次口服。次日检查上述症状均明显减轻,又给2日量,用法同前,3日后家长告痊愈。
    
  2 讨论
    
  本病例入院前一天因淋雨着凉而畏寒、发热、头痛、咽痛,从主观症状看很符合外感风寒所致的伤风感冒,门诊医生按感冒处理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入院检查后,诊为感冒,扁桃腺炎。因患者具有以上临床特征,但给大量青霉素、激素、维生素近2h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并心慌、胸闷、咽痛,呼吸急促,全身瘙痒,暴露部位有风团出现,医生认为是液体或青霉素反应,改为其他抗生素。儿科医师这样分析处理,表面上是正确的,但仔细分析也有疑点:(1)体温38℃,感冒、急性扁桃腺炎多为39℃~41℃;(2)用药后病情逐渐加重;(3)感冒扁桃体炎一般不会出现全身瘙痒和风团及血压偏低;(4)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不会成为感冒、扁桃腺炎的诊断依据;(5)液体或青霉素反应多在10~40min出现,而且表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根据上述5点,本应该排除感冒、扁桃腺炎,但儿科医生未能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去分析考虑,仅凭表现症状给药,导致病情加重。《诸病源候论,风瘙隐疹候》曰:“风气搏于肌肤,则生,状如麻豆,甚者渐大。”卫气虚,营卫不固,风热燥湿之邪易侵袭,搏于肌肤发生瘙痒,起风团。针对病机,选用《世医得效方》。玉屏风散加荆芥、苍耳子祛湿散风止痒;藿香和胃止呕镇痛;合用西药赛庚啶、桂利嗪、氨茶碱,抗过敏止痒,增进微循环,消肿利水。中西医结合,药简效宏。方证合拍,故获良效。纠正了误诊误治带来的后患。

  作者单位: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卫生局120急救指挥中心

  (编辑江 风)

作者: 贾磊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