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5期

女学生贫血12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2001年3月~2005年3月我门诊对大中学生健康查体发现120例贫血患者,均系缺铁性贫血。1临床资料1。以血红蛋白(Hb)120g/L作为贫血的诊断标准,轻度Hb100~120g/L,中度Hb70~100g/L,重度Hb30~70g/L。结果显示:轻度贫血114例(95。...

点击显示 收起

  2001年3月~2005年3月我门诊对大中学生健康查体发现120例贫血患者,均系缺铁性贫血。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年龄21~28岁,均未婚。城市86例,农村34例。
   
  1.2 诊断治疗 120例患者均进行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血锌原卟啉(Zpp)、血清铁蛋白(SP)水平。以血红蛋白(Hb)<120g/L作为贫血的诊断标准,轻度Hb100~120g/L,中度Hb70~100g/L,重度Hb30~70g/L。结果显示:轻度贫血114例(95.0%),中度5例(4.2%),重度1例(0.8%)。治疗以推行食物强化铁剂为主,注重饮食结构调整。
   
  1.3 结果 不同年龄贫血患病率不同,21~25岁72例(60.0%),25~28岁48例(40.0%)。不同生活环境贫血患病率差异较大,城市86例,患病率71.7%;农村34例,患病率28.3%。不同文化程度贫血患病率不同,大专以上贫血36例(30.0%),高中以下84例(70.0%)。不同生活习惯贫血患病率不同,100例(83.3%)不常吃动物肝脏,84例(70.0%)不常吃海带、紫菜,68例(56.7%)不常吃香菇、黑木耳。
    
  2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年龄在青春期。严重贫血会危害女性健康,尤其是给成长中的女学生带来不良后果。调查显示,女学生缺铁性贫血与年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生活习惯有关,但与女学生有挑食、偏食、爱吃零食、不吃早餐的不良习惯,营养物质供不应求、月经量较多造成失血过多或患急慢性病(如血液病、寄生虫病或胃病等)等因素更密切相关 [1,2] 。贫血女学生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和面色较白,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较差、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病程时间较长的常有易疲倦、嗜睡、虚弱、烦躁和没有食欲。判断贫血的简便方法是看看青春少女眼结膜、口腔黏膜及舌头的色泽是否红润,如微红或苍白则贫血的可能性大。此外,检查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目也是诊断贫血的可靠方法。
    
  在防治女学生缺铁性贫血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学校卫生教育,普及营养知识,使家长、老师和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合理营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就餐,不偏食挑食,不吃和少吃零食。(2)提倡家长要使用铁锅烹调饭菜。(3)对轻度贫血,要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动物血液和瘦肉、内脏、鱼禽、大豆制品、红枣、红糖等,增加膳食中促进铁吸收的因素,如维生素C、某些氨基酸、单糖和有机酸以及肉类食品的摄入量。(4)对中度和重度患者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口服剂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临虹,赵更力,陈丽君,等.育龄妇女贫血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999-2001.
   
  2 何志谦,许月初,李慧坚,等.妇女月经失血及铁的损失.营养学报,1993,15∶27-31.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710032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门诊部
   
       720000陕西宝鸡解放军第537医院

作者: 王晓华闫冰冰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