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6期

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运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性及体重增长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g的58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30例)于生后24~72h内予以间断鼻饲,对照组(28例)于生后1周内给予鼻饲。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及比较生后2周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BW)的例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性及体重增长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g的58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30例)于生后24~72h内予以间断鼻饲,对照组(28例)于生后1周内给予鼻饲。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及比较生后2周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BW)的例数。结果  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6.7%(5/30);对照组46.4%(13/28);2周时体重≥BW,治疗组90.00%(27/30);对照组535%(15/2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耐受良好,体重增长明显。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喂养

  早产儿由于吸吮和吞咽动作发育较晚,胎龄33~34周方出现,而极低出生体重儿多数胎龄在34周以下。因此,喂养时易发生经口喂养困难、呛咳、反流致误吸或窒息死亡,从而延长胃肠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我科对30例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鼻饲管微量喂养的方法,增加喂养时的胃肠激素,而使早产儿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使早产儿能够及早摄入足够的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及热卡,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全静脉营养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月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25例,女5例,出生体重1100~1500g,平均(1300±150)g,胎龄26~33周,平均(30±1.8)周。对照组28例,男20例,女8例,出生体重1075~1500g,平均(1310±160)g,胎龄27~33周,平均(30±1.5)周。两组胎龄、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入院时均无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全部患儿在给予静脉营养基础上,均采用鼻胃管喂养母乳,治疗组于出生后24~72h内予以间断鼻饲,第1~3天由1~2ml/次,q2h[1]渐增加至20ml/(kg·d)。根据耐受情况,1周末渐增至144~170ml/(kg·d),直到吸吮吞咽良好[1],开始足量经口喂养;对照组于出生后1周内给予鼻饲40~50ml/(kg·d),1次/3h,2周末增至80~90ml/(kg·d),直至能经口喂养停止。两组喂奶后均回抽胃液,若胃残存量超过上次注奶量1/4或有胆汁样液体,腹胀(腹围增加≥2cm)、呕吐或X线片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表现,均提示喂养中胃肠不耐受。

  2  结果

  治疗组30例,发生胃潴留2例(6.0%),腹胀4例(133%),呕吐1例(3.3%),喂养不耐受5例;对照组28例,发生胃潴留9例(32.1%),腹胀8例(28.6%),呕吐3例(107%),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2例(7.1%),喂养不耐受13例,生后2周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BW)者治疗组27例,对照组15例,经χ2检验(χ2=5.99,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喂养不耐受及体重增长比较(略)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解剖生理上不成熟,吸吮吞咽及协调能力差,且胎龄越小,吸吮力越差,甚至无吞咽反射,所以NEC的发生率较高。人们对早产儿往往延迟开奶[2],国内文献报道胃肠道外营养配合胃肠道喂养,小量开奶,可刺激胃肠激素释放,有利于适应宫外营养摄取,适用于大部分需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早产儿,且极低出生体重儿能否适应宫外生活必须过渡到经口喂养,对胃肠的内外分泌,胃肠动力功能都很重要。随机研究比较2~7天及9~18天开始喂养的结果显示,前者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短,适应快,耐受好,间接胆红素低,骨软化病少,住院时间短。接受肠外营养的新生儿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肽与部分肠道喂养组比较都低[2],另外乳汁中含有胃泌素、生长激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有利于胃肠道发育、黏膜生长及胃动力发展[3]。

  本文表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虽然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但其胃肠道功能已能适应胃肠喂养。早期微量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2周时体重≥出生体重百分率明显升高,能较快过渡到经口喂养、缩短静脉营养时间、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及减轻经济负担,是一种较理想的喂养方式。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3.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5-96.

  3  李振彪,吴圣楣,蔡威.新生儿胃肠道生长发育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1):9-13.

  (编辑:乔  晓)

  作者单位: 433200 湖北洪湖,洪湖市人民医院儿科

作者: 张菁 王顺兰 刘桃桃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