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7期

阑尾炎110例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院1994年5月~1998年6月共收治阑尾炎患者160例,保守治疗50例,经手术治疗110例(69。1临床资料本文110例阑尾手术患者,男68例,女4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3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包括阑尾炎粪石嵌顿)32例,占28。化脓性阑尾56例,占55。...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1994年5月~1998年6月共收治阑尾炎患者160例,保守治疗50例,经手术治疗110例(69.9%),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文110例阑尾手术患者,男68例,女4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3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包括阑尾炎粪石嵌顿)32例,占28.4%;化脓性阑尾56例,占55.4%;坏疽性阑尾炎(包括阑尾穿孔腹膜炎)22例,占16.2%。本组病例以16~35岁的青年发病率最高共58例,占45.9%;其次为36~55岁的壮年患者,占38.7%;发病率较低是15岁以下的儿童(7.3%)及56岁以上的老年(8.1%),但一旦发病其坏疽、穿孔的发生率就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而且并发切口感染比较多,达25%。这些数据与国内其他统计报道基本相符合。

  2  讨论

  2.1  有关诊断  具有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固定的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典型临床体征的阑尾炎,一般不难诊断,但患者的生理状态及阑尾位置的变异,往往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易造成诊断困难,延误治疗。本组病例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穿孔的比例较高,占19.8%,这与我院收治的患者大多是打工和农村患者,由于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有限,未及时确诊而延误手术治疗有关。为此,对于腹痛不典型的患者、高度疑似阑尾炎患者,必须反复仔细检查、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痛与发热的关系、腹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以及部位是否固定,并了解既往是否有类似发作史。结合分析白细胞计数和体温的变化,在体检时,做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提跟震动试验、左侧卧位阑尾压痛试验、直肠指诊以及诊断性腹腔穿刺等检查,有助于阑尾炎的鉴别。对年老、年幼的腹痛患者更应特别重视。小儿阑尾炎因症状不典型,病史诉说不清,检查不合作,病情发展快,易与其
他肠胃道疾病相混淆;在解剖上大网膜较短,肠壁薄,化脓后不易局限,穿孔率高。本组15岁以下的儿童阑尾炎共8例,坏疽穿孔者2例,占25%。对诉有腹痛的儿童,检查时更应仔细、耐心,以取得合作。老年患者因其反应迟钝,血管有退行性变,抵抗力差,腹痛不明显,胃肠道症状少,容易造成漏诊,导致阑尾坏疽、穿孔。本组56岁以上的老年阑尾炎9例,坏疽、穿孔者3例,占33.3%。故应时刻注意病情变化,认真周密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2.2  有关治疗  现代医学的发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开展,改变过去确诊阑尾炎就立即手术的方法。现在研究发现阑尾有类似脾脏那样的免疫功能,对单纯性阑尾炎,特别是对年轻女性,如阑尾炎不重,应用非手术疗法尽量保留阑尾。

  2.2.1  非手术疗法  常以促进肠蠕动,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中药来治疗。如红藤合剂、大黄牡丹皮汤加减;配合抗生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甲硝唑等药物。在保守疗法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如体征加重,体温上升,白细胞升高,立即手术治疗。

  2.2.2  手术指征  对重症的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穿孔腹膜炎、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小儿、老年、妊娠期阑尾炎,其临床表现阑尾有化脓或坏疽病变时,均及时手术,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2.3  有关切口感染预防  阑尾术后切口感染是阑尾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随着抗生素的发展,并发症逐渐减少;但阑尾术后感染率仍较高,有关文献报道约10%左右。我科1994~1995年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及腹腔脓肿形成率分别为7.7%和2.4%,从1996年起采取措施:(1)按常规进行皮肤准备,做好手术室及手术器械的灭菌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止血彻底,妥善保护切口,避免污染。手术力求轻巧,对各层组织勿暴力牵拉或做过多的潜行分离,以防肌肉、血管及神经损伤,以减少削弱切口局部组织抵抗力的因素。(2)对阑尾穿孔腹膜炎,腹腔污染严重的,反复冲洗,充分引流,腹腔冲洗液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容量应在500ml以上,并在腹腔与切口放置氨苄西林1.0~2.0g(事先应做青霉素皮试)或卡那霉素50~100万u。对切口有污染,尤其是较肥胖的患者,用抗生素溶液冲洗切口后,放置皮片引流,皮片一般在24h内拔除。腹腔引流管应放置在腹腔最低位(最好用双套管负压吸引),一旦失去引流作用应尽早拔除。(3)切断阑尾时,不要接触污染附件组织和器械。做荷包缝合时,勿将缝针穿入盲肠而被污染。阑尾切除尽量不采用逆行切除法,减少腹腔与切口的污染机会。(4)增进患者抗感染的能力,对年老体弱或贫血者,术后注意支持疗法,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水解蛋白、复方氨基酸等,必要时输血,以利于组织代谢,促进切口愈合。(5)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根据肠道厌氧菌生长的特点,我们常选用:庆大霉素+甲硝唑、红霉素+氯霉素或氨苄西林。在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报告后再调整。(6)对腹腔感染严重,术后有肠麻痹表现的患者,如腹胀明显,术后72h肛门还未排气的,进行胃肠减压,同时灌服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以尽早恢复胃肠功能,排泄有害毒物,增进肠壁抗感染能力,预防术后肠粘连。(7)对切口有发炎或腹腔残余脓肿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调整有效抗生素、中药红藤合剂红外线灯照射等局部理疗,促使炎性包块吸收消散。

  采取综合措施后,我院阑尾切口的感染率及腹腔脓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从1996~1998年阑尾切口感染率平均为1.6%,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率平均为0.53%,比前2年分别下降了近5倍,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 435002 湖北黄石,黄石市二医院普外科

  (编辑:一  凡)

作者: 杨启华张娟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