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7期

胆管癌、肝脏及胆囊转移癌1例的超声表现及诊断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胆管癌并非罕见,近年来我国胆管癌高发并有上升趋势。胆管癌好发于胆总管,其次为肝门部左右肝管汇合处以及壶腹部,约80%是腺癌。胆管癌起病隐袭,而早期即出现黄疸,约半数以上病例首先以黄疸来诊。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非介入性的检查方法,能准确地鉴别阻塞性黄疸,确定阻塞部位,并能显示胆管形态的改变及其内肿块的形态......

点击显示 收起

  胆管癌并非罕见,近年来我国胆管癌高发并有上升趋势。胆管癌好发于胆总管,其次为肝门部左右肝管汇合处以及壶腹部,约80%是腺癌。肿瘤常弥漫浸润管壁,使管壁增厚、管腔变窄或堵塞。胆管癌起病隐袭,而早期即出现黄疸,约半数以上病例首先以黄疸来诊。黄疸一般为持续性,如为胆道完全梗阻,可有陶土样粪便。本例患者即为黄疸和陶土色粪便来诊。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非介入性的检查方法,能准确地鉴别阻塞性黄疸,确定阻塞部位,并能显示胆管形态的改变及其内肿块的形态特征,对于胆管癌的术前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价值。超声对胆囊颈管部浸润程度的判断,需参考胆囊壁形态及与肿瘤的关系。本例胆囊颈管部显示不清晰,与肿瘤之间可见异常强回声团,为浸润的一种表现。

  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主因右上腹隐痛、腹胀2个月,加重伴皮肤黄染、陶土色大便5天来诊。超声所见:肝脏形态饱满,体积增大,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达9mm,左、右叶肝内均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光团,光团周边见完整的声晕,呈典型的“牛眼征”,内部及周边彩色血流欠丰富。胆囊充盈不佳,壁增厚为8mm,内壁毛糙,胆囊颈管部失去正常形态,胆囊颈部臂显著增厚呈“菜花样”高等偏强回声光团,凸向腔内,基底较宽,局部与邻近脏器分界模糊不清。肝门部、胆囊旁见多个肿大的淋巴结(最大直径约30mm)。肝外胆管扩张(约12mm),胆
总管上段至胰头段,内见等回声光团充填其中,光团与管壁分界模糊不清,彩色多普勒示彩色血流较丰富。胆总管下段管壁显示欠清晰。其后方门静脉未见异常。胰腺形态大小正常,主胰管不扩张,未发现实质性占位。超声提示:(1)肝外胆管实性占位病变(考虑浸润型胆管癌可能性大)。(2)肝内多发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转移性肝癌可能)。(3)胆囊颈部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肝外胆管肿瘤浸润)。MR检查结果为:(1)胆管癌可能性大;(2)肝内多发转移灶;(3)胆囊颈部实性占位病变;(4)肝门部肿大淋巴结。考虑病灶已广泛转移,失去手术时机,患者家属拒绝其他进一步治疗,遂行一般性保守治疗,随访2个月后患者死亡。后经尸检和病理证实为浸润型胆管癌合并肝脏及胆囊颈部转移。

  2  讨论

  胆管癌好发于肝门部及胆总管壶腹部,肿瘤以腔内肿块生长占多数(77.8%),其余为管壁浸润狭窄型,在此病变基础上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是造成阻塞性黄疸的根本原因[1]。目前,由于超声检查对胆管癌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71.5%~74.2%)[2],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用于诊断胆管癌最广泛的手段之一,它不仅可明确梗阻部位,在显示胆管肿瘤的同时,也能显示肿瘤的浸润程度及邻近脏器组织有无转移,并能较准确地了解肿大淋巴结的部位,为术前对肿瘤的分期提供了重要依据。超声诊断胆管癌的重点在于有无对肝脏、胆囊、肝门部大血管(肝动脉、门静脉)的浸润。胆管癌较易发生早期转移,肿瘤突破浆膜向周围邻近脏器浸润性生长,本例胆管癌,病变范围广,管壁破坏较严重,胆囊颈部有浸润,肝内有转移灶,同时伴有淋巴结转移状况。

  【参考文献】

  1  谭星明.胆总管癌的超声诊断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6):469.

  2  董宝炜.肝胆管癌的超声图像诊断.中华医学杂志,1983,63(10):599.

  作者单位: 264001 山东烟台,烟台市传染病医院超声科

  (编辑:子  涵)

作者: 吴松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