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9期

卵巢冠囊肿5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卵巢冠囊肿是妇科常见病,位于卵巢与输卵管之间的系膜内,卵巢门上方,来源于中肾管或副中肾管。与卵巢冠囊肿发生来源不同,多见于生育期妇女,远比卵巢赘生性囊肿的发病年龄小,由于呈囊性,生长缓慢且张力低,活动度大,一般可无自觉症状,就诊时多被诊断为卵巢赘生性囊肿,故术前常易误诊,我院从1994~2004年共收治5......

点击显示 收起

     卵巢冠囊肿是妇科常见病,位于卵巢与输卵管之间的系膜内,卵巢门上方,来源于中肾管或副中肾管。镜下检查分为间皮型、卵管型和中肾型。与卵巢冠囊肿发生来源不同,多见于生育期妇女,远比卵巢赘生性囊肿的发病年龄小,由于呈囊性,生长缓慢且张力低,活动度大,一般可无自觉症状,就诊时多被诊断为卵巢赘生性囊肿,故术前常易误诊,我院从1994~2004年共收治56例卵巢冠囊肿,误诊率为90%以上。我们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56例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36岁,20~40岁者42例。其中原发不孕3例,继发不孕2例,合并蒂扭转5例。

  1.2  临床表现  卵巢冠囊肿小时无症状,常在复查或其他手术时发现,部分患者出现月经紊乱,肿物较大时,患者可自行触及或并发蒂扭转而发现。妇科检查发现附件区中等或较小质软、壁薄、张力小、活动度大囊性肿物。

  1.3  超声表现  均提示附件区囊性肿物。术前诊断几乎均为“卵巢囊肿”,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32例,右侧20例,双侧4例,无一例破裂,最大约22cm×15cm×10cm,最小5cm×3cm×2cm,囊肿囊壁薄,囊液色清,张力小,合并扭转者可呈现紫色。

  1.4  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史、合并症等情况决定术式,即单纯囊肿剥除术29例、卵巢冠囊肿及输卵管切除术16例及患侧附件切除术9例,子宫全切加患侧附件切除术2例。

  1.5  病理  肿物位于患侧输卵管与卵巢门之间,输卵管系膜内,单房、薄壁、囊液清亮,镜检囊壁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

  2  讨论

卵巢冠囊肿具有以下特点:卵巢与囊肿完全分开;囊壁薄,囊壁本身的血管网与阔韧带的血管网相交叉重叠;肿物下方及内侧能触及正常卵巢。卵巢冠囊肿的组织来源于中肾纵管、横管及副中肾管,后者为输卵管胚胎发育残迹或成为体腔上皮的间皮细胞陷。部位与输卵管、卵巢接近,且形态类似赘生性囊肿,在妇科检查时不易鉴别。本组误诊率为90%以上。

  3  总结

  卵巢冠囊肿的发病年龄处于生育高峰期,以25~40岁多见。由于正值卵巢功能成熟期及卵巢活动高峰期,使部分患者出现月经紊乱。妇科检查发现附件区中等或较小质软、壁薄、张力小、活动度大囊性肿物时要考虑卵巢冠囊肿的可能,若在肿物下方及内侧能触及正常卵巢时更有助于诊断。

  B超下若发现子宫左或右上方囊肿,单房、薄壁、内为密集光点时,稍将肿物上推,在囊肿的切面仔细寻找显示同侧卵巢的正常图像,以提示卵巢冠囊肿的可能性。
卵巢冠囊肿发生扭转后更增加断困难,患者出现急腹症,类似卵巢冠肿瘤扭转症状。本组5例均以卵巢囊肿扭转作为第一诊断而手术治疗,所以在妇科检查时发现来自子宫左前、右前及附件之囊性活动包块,有压痛,应警惕卵巢冠囊肿的可能。

  卵巢冠囊肿多为良性生长,极少恶性病变,个别卵巢冠囊肿表现为增生或低度恶性改变,呈乳头状突入管腔,可与卵巢恶性肿瘤相似。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尽可能保留输卵管,行单纯囊肿剥除术,于输卵管处做切口,尽量避免损伤系膜血管;对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将卵巢冠囊肿及输卵管切除或患侧附件切除术,本组行患侧附件切除术9例。

  总之,卵巢冠囊肿与卵巢囊肿的组织来源、性质和预后不完全相同,术前、术中、术后处理自然不同,我们应该力求术前诊断准确,以指导治疗。从而减少误诊率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腹腔镜已广泛用于妇科临床,应用腹腔镜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单位: 1 065400 河北香河,香河县中医医院妇产科

        2 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李一超,张文晶,温凯辉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