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1期

血透患者临时股静脉插管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女,50岁,因“血糖升高15年,头晕恶心20天”于2004年10月19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贫血貌,双下肢浮肿明显,主诉感乏力、恶心,活动后感胸闷气促。该患者于次日行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为右侧股静脉临时插管。...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0岁,因“血糖升高15年,头晕恶心20天”于2004年10月19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贫血貌,双下肢浮肿明显,主诉感乏力、恶心,活动后感胸闷气促。实验室检查示:Scr 1037μmol/L,BUN 21.9mmol/L,K+ 5.5mmol/L,Hb 64g/L,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该患者于次日行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为右侧股静脉临时插管。患者规则透析,3次/周,透析中常规使用小分子肝素抗凝。2004年10月25日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005年1月10日开始使用动静脉内瘘,同时拔除右股静脉插管。拔管次日患者感发热,T 38.9℃,并诉右下肢不适,无咽痛,咳嗽。查体示:右下肢较左下肢略肿,呈凹陷性、Hormas征(+)、右小腿压痛(+)、右小腿腓肠肌挤压疼痛明显。B超示:右侧髂静脉及右侧股静脉上段血栓形成,腘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大隐静脉通畅。血凝分析示:D-二聚体1254.06ng/ml,为正常值的4倍余。诊断为右下肢股静脉血栓形成,遂给予东菱迪芙5BU+NS 20ml 静脉推注qd以降纤,尿激酶10万u+NS 100ml静脉滴注qd以融栓治疗,并嘱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肢,着弹性袜,保护患肢皮肤。为防止融栓并发肺栓塞,予行下腔静脉血管支架植入术。经治疗4周患者症状缓解,可行走,患肢疼痛不明显,双下肢周径无明显差异。但B超示患肢血栓仍存在,且D-二聚体仍未下降至正常范围。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三大病理基础是血流缓慢、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损伤。深静脉插管以及该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均可涉及这三大要素。此外,如长期卧床、局部制动、肥胖、糖尿病等也是DVT的影响因素[1]。笔者认为:对内瘘尚未成熟而急需血透的患者而言,选择股静脉临时插管是临床较常见的方法,而初行血透患者由于一般情况较差,加上插管侧肢体活动不便,多卧床休息。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患者发生DVT的几率。为减少血透患者该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本身存在DVT的高危患者应尽量避免下肢深静脉插管,并做好血凝监测。D-二聚体的测定可作为排除 DVT的首选指标[2]。(2)加强对血透患者健康教育,鼓励多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排便时腹腔压力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3)注意双下肢有无肿胀,有无周径的差异,以及皮肤温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利于及时取栓。(4)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若血栓已经形成,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因走动使血栓脱落而发生血栓的机会。(6)早期切忌按摩肿胀的患肢,应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平面20~30cm。有利于血液的回流,促使肿胀消退。(7)小分子肝素及尿激酶融栓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监测血凝机制。(8)行下腔静脉滤过器置放术的患者出院后应每年回院摄取腹部平片,以了解滤过器的位置有无移位。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03.

  2  Greenberg CS,Devine DV,McCrac KM.Measurement of plasma fibr in D-dimer levers with the use of a monoclonal antibody coupled to latex method.Am J Clin Pathol,1987,87:94.

  作者单位: 310006 浙江杭州,杭州市中医院血透室    

   (编辑:田  雨)

 

作者: 张文韫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