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2期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附46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或老年人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大粗隆直接着地所致,引起髋内翻畸形多伴小粗隆骨折,骨折移位明显,且软组织损伤重,因此复位难度大。以往采用牵引、130°钉板固定治疗,有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其治疗方法内固定选择尤为重要。我院从2002年3月~2005年5月应用动力髋螺......

点击显示 收起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或老年人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大粗隆直接着地所致,引起髋内翻畸形多伴小粗隆骨折,骨折移位明显,且软组织损伤重,因此复位难度大。以往采用牵引、130°钉板固定治疗,有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其治疗方法内固定选择尤为重要。我院从2002年3月~2005年5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24~72岁,平均64.5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7例,摔伤29例。Ⅰ型中的Ⅲ、Ⅳ度中不稳定骨折15例,Ⅱ型中不稳定骨折31例,合并其他骨折6例,内脏损伤2例,休克3例。伤后到手术时间3~48h,平均6.5h。本组全部采用切开复位,DHS固定治疗,其中7例配合丝线捆扎,24例配合螺丝钉固定小粗隆。

  1.2  治疗方法 

  本组46例均纠正休克和内脏损伤处理以后行急诊手术。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37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9例。切口选择股骨粗隆部外侧切口始于大粗隆顶点上3cm,经大粗隆向大腿外侧延伸约10cm,切开皮肤、皮下至阔筋膜,在阔筋膜张肌之后切断阔筋膜,见股外侧肌在大粗隆下起点,于粗隆下横行切断,翻开向外提起,显露粗隆间骨折[1]。外展牵引、撬拨骨折复位,在股骨粗隆下2.5cm处与股骨干成45°角沿股骨颈和头方向钻入一枚导针,C臂下定位导针位于股骨颈中部,沿导针攻丝,旋入髋动力主钉,使钉尾与骨干平行,安装套筒钢板与髋动力主钉连接,套筒钢板用加压螺钉固定,小粗隆骨折用一枚拉力螺钉固定[2]。

  2  结果

  本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2例发生皮下脂肪液化感染,无深部感染。本组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5~5个月,平均3.5个月。无髋内翻、下肢外旋和短缩畸形。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术后早期开始髋、膝功能练习,所以髋关节活动良好,无骨折病发生。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创伤常见骨折,以高能量损伤(车祸伤)或老年人多见。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跌倒后大粗隆部直接着地,引起髋内翻畸形和小粗隆骨折。关于治疗基本依据有二,一是降低死亡率;二是减少髋内翻发生率。对比老年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3],保守治疗牵引,死亡率高,常见死亡原因: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及肺栓塞等。减少髋内翻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为手术内固定。所以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4]。本组病例从受伤到手术时间最长48h,仅2例发生浅部感染,无骨折不愈合、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除共性全身疗法(包括止痛、止血和输血、抗休克、抗感染)外,还有牵引治疗和手术治疗二种。骨牵引治疗粗隆间骨折是很好的方法,一般牵引8~12周骨折愈合,由于卧床时间长,老年人发生肺炎及褥疮等并发症高,死亡率和髋内翻的发生率较高,有些病例去除牵引后,又发生髋内翻,现国外已很少采用[5]。手术钉板内固定,由于钉板支撑力量弱,对于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易导致钉板逐渐变弯,以致断裂,导致髋内翻,近年来应用渐少,更多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优点:(1)螺丝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松情况下也能有效固定。(2)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压力直接传导至骨,而非内固定物。(3)保持骨折复位嵌紧,减少不愈合[3]。

  近年来骨折内固定从AO进展到BO(biological osteosynesis)。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已经认识到以生物力学为基础的重要意义。应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部血液循环,并提出了LISS(less invactive surgical system)的概念,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把手术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即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的稳定性,正符合这一原则。本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手术遵循BO原则,骨折稳定,充分保护骨折部血液循环,使骨折顺利愈合,因固定牢固、可靠,可早期功能练习和下地扶拐活动,有效地减少因牵引长期卧床引起的肺炎、褥疮及髋内翻等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稳定是骨折愈合的前提,重要是能有效保护骨折处血运,加速骨折愈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优点在Ⅱ型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本组病例均骨性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时间2.5~5个月,平均3.5个月。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按骨折线分Ⅰ型骨折和Ⅱ型骨折[1]。Ⅰ型骨折又分为四度:Ⅰ度、Ⅱ度为稳定骨折,Ⅲ、Ⅳ度为不稳定骨折。Ⅱ型骨折为不稳定骨折。Ⅰ型中的Ⅲ、Ⅳ度及Ⅱ型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本组46例均为不稳定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固定,术后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髋内翻等骨折并发症发生。

  总之,应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目前减少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切实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98,677-684.

  2  荣国威,翟桂华,刘沂,等译.骨科内固定,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91-195.

  3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65-870.

  4  鲁英,罗先正.2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6:7-9.

  5  王福权.关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202-204.

  作者单位: 130012 吉林长春,吉林省前卫医院骨科

  (编辑:陆  淼)

作者: 曹春生,宋佩珩,朴正哲,黄德军,孟宪国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