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3期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约80%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虽然子宫内膜癌的确诊要靠诊断性刮宫组织的病理结果,但超声诊断的开展和普及,显著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现对我院超声室2003年7月~2005年6月2年期间术前超声检查疑诊子宫内膜癌者的二......

点击显示 收起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约80%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虽然子宫内膜癌的确诊要靠诊断性刮宫组织的病理结果,但超声诊断的开展和普及,显著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现对我院超声室2003年7月~2005年6月2年期间术前超声检查疑诊子宫内膜癌者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显像的特点及其他子宫内膜病变的病例进行分析,诊断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8例,均为中老年妇女,年龄43~75岁,平均54岁,患者均有绝经后出血的表现。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日本阿洛卡630型黑白B超及美国Agilent DX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取平卧位,膀胱适度充盈,反复经腹部扫查,以清晰显示宫颈内口至宫腔底部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以及宫内膜病变的血流分布与阻力指数。

  2  结果

  28例疑诊子宫内膜癌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子宫内膜癌2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2%;误诊5例,其中黏膜下肌瘤1例,内膜息肉1例,内膜增生3例。超声图像特征见表1。

  表1  本组病例超声图像特征 略

  3  讨论

  对子宫内膜的术前诊断超声检查可反复进行,操作方便,无痛苦,无创伤,为临床诊断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资料,是临床检查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在超声检查过程中,通过观察病变形态、血流特点,有助于子宫内膜癌与其他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

  3.1  正常和病理性子宫内膜的辨别  正常已婚妇女,子宫内膜厚度在10mm以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正常在5mm之内。而病理性子宫内膜如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内膜厚度多超过10mm,绝经期妇女超过5mm。因此,对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厚度>5mm,应该引起重视。

  3.2  各类病变的形态特征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由于雌激素的作用,使子宫内膜呈对称性增厚,表现为暗淡回声,前后壁肌层与内膜分界清楚;内膜息肉是由于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增生而形成的肿块,为局部宫腔内均质强回声,两者鉴别时,注意宫腔线是否清晰可见,内膜增生过长是可见宫腔线的;黏膜下肌瘤多为均质低回声,肌瘤过大时可呈漩涡状,子宫内膜癌由于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侵犯肌层,边缘不整齐,厚薄不均,也可见光团,但回声不均匀,光点粗大,不规则。

  3.3  病变的血流分布与特点  子宫内膜增生,内膜可见星点状血流,阻力指数>0.5;子宫内膜息肉其内可见短棒状血流,为其营养血管,阻力指数>0.5;黏膜下肌瘤为环状血流,其阻力指数为(0.56±0.12);子宫内膜癌的血流杂乱,为低阻血流,阻力指数<0.4。本组病例28例,误诊5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3例,黏膜下肌瘤1例,内膜息肉1例,是由于病灶较大,内部回声欠均匀,而又忽视了对血流阻力的鉴别及有些病灶较小、彩色血流不易显示等原因所致。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肿瘤,该病的早期检出,及时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所以通过超声检查及早发现提示诊断该病,对于该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不仅二维超声可提示病变,彩色多普勒更可进一步准确而敏感的提示或诊断。

  作者单位: 224200 江苏东台,东台市中医院超声室

  (编辑:田  雨)

作者: 王继耘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