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3期

硬通道加尿激酶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硬通道加尿激酶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2年9月~2005年9月共对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硬通道YL-1型穿刺针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CT复查血肿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该法属微侵袭治疗,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硬通道加尿激酶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2年9月~2005年9月共对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硬通道YL-1型穿刺针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手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CT复查血肿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  该法属微侵袭治疗,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便于掌握操作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硬通道YL-1型穿刺针;尿激酶;微侵袭
   
    近年来微侵袭技术不断发展,是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是应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治疗颅内疾病的目的。我们对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利用三维立体定向原理和CT片定位法,结合微侵袭技术,使用硬通道YL-1型穿刺针行血肿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洗,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48~80岁,平均65岁。能明确提供头部外伤史39例。受伤至确诊23天~3个月。头痛41例,呕吐27例,对侧肢体肌力下降38例,伴有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痴呆表现13例,失语3例,局灶性癫痫2例。入院查体均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1.2  CT检查  均发现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梭形不同密度影像,单侧额颞部血肿23例,额颞顶枕血肿19例,双侧额颞顶8例;低密度12例,混杂密度7例,等密度31例。全部病例均有占位效应,中线结构偏移,病变侧脑室变形或消失,局部脑沟脑池消失。出血量60~140ml,平均95ml。

  1.3  手术方法  利用三维立体定向原理,依据CT片或在CT引导下确定穿刺层面、穿刺靶点,并在头皮上标定。尽量避开头皮颞浅动脉主干、侧裂血管、脑皮层功能区及静脉窦等重要结构。靠近血肿后下方,以利于引流,便于沉淀的凝血块与尿激酶作用液化。选择2.0cm YL-1型针,首先将针形粉碎器接引流管,注满温盐水并夹闭,头皮靶点浸润麻醉,将YL-1型针钻一体用手动电钻作动力从靶点进入,拔出针芯,即可有陈旧血性液涌出,拧上盖帽,连接侧管,先稍抽吸10~30ml,更换粉碎器,以温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等量置换至冲洗液基本澄清时为止,后注入尿激酶5万u,夹闭4h后开放引流,对黏稠的陈旧性血肿可重复注药灌洗引流,待引流液呈淡黄色并明显减少或无引流液时,复查CT后拔针。

  2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头痛、呕吐、偏瘫及失语迅速好转,昏迷者意识转清。留置穿刺针4~7天,平均5天。尿激酶灌洗3~7次,平均4次。复查CT,其中血肿全部消失44例,残留低密度少量积液6例。随访3个月无张力性气颅和血肿复发。

  3  讨论

  中老年人脑萎缩的存在,使蛛网膜下腔相对扩大,导静脉或桥静脉拉长充盈,增加了血管的易损性;脑容积变小又使脑在颅腔内移动度增大,当头部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某一方向运动时,脑与颅骨发生速度不等的相对运动,使上述静脉损伤出血,从而引起硬膜下血肿。对于血肿扩大的原因,目前多数研究证明,血肿包膜是由血肿及其分解产生刺激形成的,内侧膜为胶质纤维无血管,其外层类似炎性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但这种毛细血管均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基底膜不完整或无明显基底膜,具有异常的通透性。同时,血肿外膜中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可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聚集,故而诱发慢性出血[1]。而血肿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高于血液中的含量。血肿液中高浓度的FDP可引起血肿外膜新生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血管不断出血,使血肿液不断增多。因此将这种理论运用于临床治疗,其关键在于尽可能将血肿内的FDP清除干净,术后要充分引流,对防止血肿复发具有特别的意义[2]。慢性硬膜下血肿占全部颅内血肿的10%。随着CT的广泛应用,确诊病例的比例也在明显增加,大部分在伤后1~3个月出现症状就医确诊。在此期间形成的血肿均为液态或伴有絮状凝血块,包膜无钙化,治疗首选颅骨钻孔引流术[3]。老年人脑萎缩较明显,脑搏动差。术后脑组织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故当血肿液引流过快时空气即刻填充液体消失后的血肿腔空间,形成颅内积气。气颅发生可影响血肿腔内残留液的吸收,妨碍脑组织的恢复,严重时可出现张力性气颅,甚至危及生命。引流术后颅内快速减压使脑复位过快,亦可造成继发出血等并发症[4]。本组病例采用硬通道技术,快速钻颅进入血肿腔,在颅内压较高时,置入注满生理盐水的针形粉碎器,在密闭的条件下等量冲洗置换陈旧性血液,不仅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封闭了空气进入血肿腔的渠道,控制气颅的发生,防止了脑复位过快,最终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尿激酶是纤维蛋白溶解药,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可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使血凝块液化,逐步完全溶解,利于彻底引流。本组资料也证实其效果确切,未见明显副作用。

  本法采用硬通道YL-1型穿刺针加尿激酶灌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使患者在极小创伤下接受治疗。该法优点为:穿刺针为能自锁固定硬通道技术,固定后针体无摇摆,不切割脑组织,密闭性能好,不渗漏,不出血。只需局麻,无需切开头皮,损伤小,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各个年龄段均适宜,特别适用于伴有其他严重疾患病例。因此,该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便于掌握操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6.

  2  常会民,林吉惠,陈由芝,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理的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1):43.

  3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9.

  4  陈少军,梁玉敏,张光霁.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诊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2):100.

  作者单位:1 154000 黑龙江佳木斯,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2 黑龙江佳木斯,佳木斯市急救中心

  (编辑:乔  晓)

作者: 李军蒋宇刘晓东张成丁乙夫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