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4期

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本文报告了我院1993年12月~2005年4月经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462例,行手术切除者39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文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应用价值的体会。1一般资料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3~66岁,平均45岁,临床症状多为右上腹及腰背部不适,轻度隐痛或胀满......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报告了我院1993年12月~2005年4月经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462例,行手术切除者39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文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应用价值的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3~66岁,平均45岁,临床症状多为右上腹及腰背部不适,轻度隐痛或胀满,部分无症状。

  1.2  仪器  美国HP 1000、HP Agileht及美国GE 730-Expert,探头频率2.5~5.0MHz,扇扫及凸阵探头。常规晨间空腹下,行多体位、多方位上腹部扫查。

  2  结果

  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检查结果,胆固醇息肉25例(64.1%),炎性息肉6例(15.4%),单纯性腺瘤4例(10.3%),乳头状腺瘤2例(5.1%),腺癌2例(5.1%),其中19例合并慢性胆囊炎(48.7%),6例合并胆囊结石(15.4%)。

  2.1  胆固醇息肉  25例。20例为较强回声光团,5例为中等回声光团。形态多为圆形或乳头状,多有蒂,基底较窄,一般多发。可见于胆囊任何部位,直径多在0.3~0.8cm。

  2.2  炎性息肉  6例。声像图呈小球状的中或强回声团,直径多在0.3~1.0cm,多为多发,分布在胆囊体及颈部,且多合并慢性胆囊炎。

  2.3  腺瘤  6例。主要为单纯性与乳头状腺瘤,以前者多见,声像图多呈圆形,乳头状强回声或中等回声,直径较大,多在0.7~1.2cm,多为单发,基底部较宽,能量及彩色多普勒基底部检测未发现血流信号。

  2.4  腺癌  2例。1例测值为1.4cm×1.0cm大小,位于胆囊体右前壁,1例测值为1.6cm×1.2cm大小,位于胆囊颈部,声像图似蕈伞状的中等回声,内部欠均,基底部宽,与胆囊肌层相连,边缘不规则,其后者能量及彩色多普勒基底部有星点状血流信号。

  3  讨论

  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首先要排除胆囊本身的正常结构回声,特别是胆囊颈部螺旋瓣回声易与颈部息肉样病变混淆,另外与胆囊壁黏附的胆囊内小的结石、胆泥、黏稠胆汁或脓汁团和血凝块等无声影的小回声团,也不能被误认为本病,对胆囊内并存结石者要多变换体位,深呼吸或加压,从多方位扫查胆囊壁,避免漏诊或误诊。

  胆囊息肉样病变以胆固醇息肉、腺病及胆囊癌(早期)为主,前者为良性,而后者为恶性。一般以胆固醇息肉最多见,腺癌较少见,其早期亦为息肉样病变,应定期观察。对病变较大,形态欠规整的,尤其是病变>1.0cm的腺瘤,应警惕有恶变的趋势,因胆囊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故鉴别诊断,随诊观察非常重要。

  胆囊息肉样病变因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目前因影像学检查较为敏感,文献报道,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96.3%,不伴有结石者高达99.7%,而CT为66.7%,口服胆囊造影为27.3%。由于CT价格昂贵,当病变较小,多在怀疑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恶变或可能累及肝脏时选用,胆囊造影仅有助于了解胆囊的功能状态,而超声可以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和附着胆囊壁的改变,并能方便地随访其功能状态变化,特别是对早期胆囊癌的发现和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超声诊断经济、简便、确诊率高。因此,超声检查在目前所有影像诊断方法中列为首选。

  (编辑:李建伟)

  作者单位: 301900 天津,蓟县人民医院彩超室

作者: 赵有军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