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4期

氧的合理应用及其进展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氧疗法在临床上是一种既常用又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促进代谢,以维护机体的生命活动,现将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氧疗法及应用简述如下。1低流量持续给氧[1]临床上常用鼻导管或鼻塞吸氧,鼻导管吸入的氧浓度与流量的关系,其计算方法为:吸入气的含氧浓度(%)=21+4×......

点击显示 收起

  氧疗法在临床上是一种既常用又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促进代谢,以维护机体的生命活动,现将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氧疗法及应用简述如下。

  1  低流量持续给氧[1]

  临床上常用鼻导管或鼻塞吸氧,鼻导管吸入的氧浓度与流量的关系,其计算方法为:吸入气的含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常用于支气管阻塞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此型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当患者为慢性呼衰时,呼吸中枢对CO2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依靠缺氧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维持呼吸,若给予高浓度氧吸入,则产生由于缺氧骤然解除,发生呼吸变浅或暂停,使肺泡通气量减低,更加重CO2潴留,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缺氧反而更加重,因此应给予低流量持续给氧。

  控制氧疗浓度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而选择,轻度低氧血症(无紫绀,SaO2>50%,PaO2>50mmHg,PaCO2<50mmHg),一般氧浓度可由24%~28%,中度低氧血症(紫绀明显,SaO2在80%左右,PaO2在30mmHg)给氧浓度以28%为宜,严重低氧血症(严重紫绀,SaO2<60%,PaO2<30mmHg)给氧浓度可在28%~35%。

  2  高浓度间歇给氧[1]

  通过由呼吸活瓣装置的面罩吸氧,氧流量一般为6~8L/min;严重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患者,需高浓度(>50%)氧吸入,但吸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2h,并与低浓度交替吸入,否则可导致肺损害和氧中毒,表现为肺水肿、充血、实变,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因此必须间歇交替吸氧。适用于心肺复苏、急性呼吸衰竭,如呼吸、心跳骤停、ARDS、急性中毒呼吸抑制及顽固性心衰患者。

  3  呼吸末正压(PEEP)给氧[2,3]

  PEEP给氧是用现代呼吸机或将呼气管插入水封瓶内,人为地使呼气末肺泡内压保持在大气压以上,因而有利于防止肺泡陷闭的发生。增加功能残气量,在吸氧浓度不变的前提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升高,有利于氧向血液弥散,避免长期高浓度吸氧所致的毒副作用。同时因肺泡通气的改善可使肺顺应性增加,减少呼吸功,因此,PEEP给氧主要用于以双肺弥漫性浸润性病变,又主要表现为低氧的呼吸衰竭,特别是在ARDS的治疗中,而单侧病变不宜用。最近还有学者将其用于治疗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哮喘,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应用PEEP给氧要注意各种气压损害以及因胸膜腔内压升高所致以输出量下降,另外也有颅内压升高、肾功能减退、肝淤血等合并症。

  4  高压给氧[4]

  高压给氧即用高压氧舱,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氧分压,使毛细血管内的氧容易向细胞内弥散,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因此,对急性缺氧性脑水肿、肺水肿、肝肾细胞肿胀及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有独特疗效。对局部缺氧性疾病如突发性听力减退,眼球外伤与眼底疾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5  高压氧疗法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及其引起的迟发性脑病的治疗中占重要的位置

  高压氧治疗可达到迅速排除体内一氧化碳并促进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恢复。对轻度中毒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对症治疗,呼吸新鲜空气或常压下吸氧,可不必进行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度患者一定要进行高压氧治疗。年龄40~45岁以上、昏迷>4h的,因有发生迟发性脑病的可能,应连续进行高压氧治疗30~60次。对妊娠合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也应该进行高压氧治疗,待患者神志恢复后应停止高压氧治疗。总之,笔者体会到高压氧对CO中毒是首选治疗,但不是绝对的,应视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进行治疗。这就需要仔细了解既往病史、认真查体、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医生,选择时机进行高压氧治疗或是对症处理后在惊醒高压氧的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

  6  其他给氧方式

  氧枕给氧用于搬运患者及家庭病床患者,使用方便;另外还有帐幕给氧,适用于儿童。具有湿度大,温度低的特点。

  在低流量持续给氧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缺氧及纠正程度。检查是否通畅,有无分泌物堵塞鼻导管。记录用氧起、止时间,湿化瓶中的水每日更换,鼻导管每8h更换1次。在吸氧过程中是需调节氧流量时,要先将鼻导管与氧气管分离,调节好后再接上,以免较大的气流突然通过造成窒息和损伤肺组织。

  7  氧疗的毒副作用及预防

  7.1  毒副作用  毒副作用有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眼晶状体纤维组织增生等。

  7.2  预防  预防氧中毒的关键是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根据缺氧程度合理选择氧流量。预防肺不张,主要控制吸氧浓度,畅通呼吸道。预防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的措施是加强湿化吸入氧气。预防眼镜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此并发症仅见于新生儿,因此新生儿吸氧浓度必须维持在40%以下。PaO2在13.3~16.0kPa(100~120mmHg)。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氧疗法也不断的完善,由于新一代呼吸机的应用,持续气道正压给氧,压力支持给氧及静脉给氧等特殊给氧方式也应用于临床,合理用氧已成为某些疾病必要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上海医科大学.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627.

  2  《实用内科学》编写组.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00-906.

  3  刘又宁.现代呼吸机特殊通气方式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中华航海医学杂志,2002,4(3):9.

  4  关永家.高气压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9-249.

  (编辑:林剑雷)

  作者单位: 301900 天津,蓟县人民医院氧舱室

作者: 李晓光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