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4期

浅谈脐孔感染的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脐孔感染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阐述内、外源性感染的机制,有别于治疗。方法将2002~2004年三年中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源性感染必须手术治疗。外源性感染在手术治疗中获得经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脐孔感染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阐述内、外源性感染的机制,有别于治疗。方法 将2002~2004年三年中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内源性感染必须手术治疗。外源性感染在手术治疗中获得经验。结论  脐孔感染为常见病,能通过非手术治疗解决。本组3例患者有一定特殊性。
   
  【关键词】  脐孔;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脐孔感染在临床并不少见,但往往不被重视,虽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但一不注意又可复发。我院2002~2004年三年中共收治了3例多次发作的脐孔感染,患者均以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例,男2例,女1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9岁;发病病程最长5年,最短1年。

  例1,患者,男,43岁,因脐孔流脓2周入院,2周来出现脐孔脓性分泌物,伴有臭味及红肿疼痛,无畏寒发热,无腹痛,两便正常。经对症治疗后,红肿消退,不久又复发。5年内有十余次类似发作史。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脐孔深凹,有浸渍,脐孔周围皮肤稍红,有轻压痛。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经1周对症治疗及术前准备,即行脐孔手术,切开皮肤后,逐层分离脐孔周围组织直至腹直肌后鞘,见脐孔腹膜外之脐环已闭锁,脐尿管也闭锁,术毕,逐层缝合。病理报告:皮肤皮下组织炎症浸润伴纤维增生,术后14天出院。

  例2,患者,女,50岁,已绝经,因脐孔反复流脓3年,加重1周入院。3年来脐孔反复流脓,时而淡黄液体渗出,时而脓性渗出,常有臭味,甚而有黏液样物渗出。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脐孔内见有脓性液体,伴臭味,脐周皮肤红肿有压痛。经术前准备1周后行脐孔手术,术中逐层解剖至腹膜,见脐孔腹膜下方约2cm处有一直径3cm囊性肿块,肿块下方有一管径1cm之管道直至膀胱并与膀胱相通,切除囊肿,近膀胱壁处切除管道,用肠线缝合膀胱壁后,逐层关腹,术后留置导尿1周。术后第一天尿常规示红细胞1/2视野;第二天尿常规示红细胞8~10个/HP;第四天尿常规示红细胞2~3个/HP。病理报告:脐尿管残留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术后14天痊愈出院。

  例3,患者,男,39岁,脐孔流脓伴腹痛1周入院,2周前洗澡,用手指挖除脐孔内积垢,1周后即脐孔流脓,门诊治疗无效,且伴有发热腹痛,收入院。1年来有4次类似发作史。入院后脓液培养为大肠杆菌,经术前准备5天后行脐孔手术,切开皮肤后逐层分离,见炎性组织直至腹膜,且脐孔下之腹膜已与大网膜粘连,切除病变组织及粘连之大网膜,逐层关腹。术后病理报告示:炎症组织内有大量脓液,炎症细胞浸润及炎性肉芽肿形成。术后14天痊愈出院。

  2  讨论

  脐孔感染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各人脐孔类型不同,可分为凸型和凹型等。尤其深凹型,内易积污垢,在清除污垢时极易损伤脐孔,并发感染,大多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及(或)厌氧菌。

  本组3例患者,例1、例3为外源性,而例2为内源性。外源性脐孔感染患者若处理不当,经久不愈,也易使感染向腹腔扩展,如例3。

  脐尿管未闭的原因是胚胎发育时,体蒂与胚胎体接触日益缩小,体蒂的接触处逐步移至胚胎之腹侧,此时方附着于脐孔区,此刻胚胎血管发生,胎盘通过体蒂中的2条动脉和2条静脉与其相连[1],其中含有:(1)卵黄肠管和卵黄囊的残余;(2)体蒂中的中胚层(胚外中胚层),此中胚层变为胶样物质(即Wharton胶);(3)由胚胎至胎盘的血管一小部分腔外体膜气囊的管道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结构即为脐带。尿囊的发生:胚胎16天时卵黄囊尾端出现一个指状盲袋,延伸入连接带中称为尿囊或称尿肠憩室,在爬行类、鸟类和某些哺乳动物具有呼吸功能,亦作为贮尿场所,在人胚参与早期的血液形成,并与膀胱的发生有关。其中有一意义即血管变成脐动脉和脐静脉。尿囊的胚内部分从脐带通至膀胱,当膀胱长大,尿囊退化成一条壁厚的管,称作脐尿管,出生后成为一条从膀胱顶部到脐的纤索,即脐正中韧带,由于先天因素该脐尿管未退化而仍呈管状物由脐连接膀胱,甚而有尿液自脐孔流出[2]。例2体蒂中的胶样物质(Wharton胶)存贮于脐尿管的膨大部分,不断感染,有臭味脓液,但培养无细菌生长,此即内源性脐孔感染的原因,非手术治疗而不能解决。

  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临床上较难鉴别,如能看到脐孔有尿液或半透明胶状物,内源性的诊断基本成立。脐孔感染以手术鉴别,似较盲目,但反复感染治疗无效情况下手术是一种良好途径。手术时应注意保留脐眼,以免对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影响[3]。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13-314.

  2  [加]KL穆尔(著),何泽涌(主译).人体发生学——面向临床的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1,95,99-100,213-214.

  3  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3.

  (编辑:乔  晓)

  作者单位: 200235 上海,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作者: 李海鸣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