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动力加压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3例年龄59~89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DHS手术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和功能锻炼。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对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积极的内固定治疗,结合术后功能锻炼,疗效良好。【关键词】股骨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3例年龄59~89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DHS手术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和功能锻炼。结果  43例患者,随访4~11个月,平均6个月DHS内固定牢固,功能恢复好。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对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积极的内固定治疗,结合术后功能锻炼,疗效良好。

  【关键词】  股骨骨折;内固定器;老年人;围手术期医护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由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后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学者主张手术治疗。我院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无手术禁忌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59~89岁,平均74岁。发病部位:左侧28例,右侧15例。按AO长管状骨骨折的分类方法:A1型(骨折线从大转子到远端内侧皮质,内侧皮质只在一处断裂)25例,A2型(骨折线方向平行转子间线,内侧皮质有两处以上断裂)14例,A3型(转子间或大转子下的横形及反斜形骨折)4例。合并糖尿病20例、高血压28例,同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者16例,有脑血管疾病者10例,心血管疾病者6例,呼吸系统疾病者3例。

  1.2  术前准备  行术前常规检查肺、肝、心、肾、内分泌、脑等功能,请内科医生及麻醉科医生一起会诊,决定能否耐受急诊手术,如果有内科疾病,先行下肢牵引治疗,待内科疾病控制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前30min静脉给予抗生素,消除患者悲观、畏惧、紧张矛盾的心理。

  1.3  手术治疗  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牵引,在C-臂X光机监视下闭合复位,确认骨折复位完好及股骨颈位置水平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患侧大转子上2.0cm开始至大转子下10.0cm侧方直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膜,暴露大转子及其下方的10.0cm长股骨的外侧,在大转子顶点下方约2~2.5cm水平,采用135°股骨颈干角定位器,选外侧皮质前后的中点,水平旋入一直径为2.5cm的导针,导针尖端直到股骨头软骨面下约0.5cm,C-臂X光机定位观察,正位沿股骨颈长轴平行于股骨矩、侧位于股骨颈长轴的正中为最合适位置。预测在股骨颈内螺钉的长度:导针进入的长度减去超出股骨骨质的长度后,再减去10.0cm,即为置入螺钉的长度。用特制的扩孔器顺导针扩孔到正确的深度后再用攻丝器攻丝,先不拔导针,沿导针将螺钉旋入到合适的长度,同时注意螺钉上沟槽的位置,再次探查或C-臂X光机透视骨折的对位对线情况,确认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根据骨折的类型决定放置股骨外侧的金属板长度及是否附加金属板。将金属板置于股骨干正外侧,根据股骨干横径,分别在金属板的钉孔内打孔、攻丝并旋入合适长度的螺钉,对于A3型骨折采用的重叠钢板还要植入松质骨螺钉或用钢丝捆绑加固。用DHS特制螺钉加压器加压股骨颈内螺钉,使骨折线紧密结合或有少许嵌顿,最后将加压螺钉牢固安装。双氧水及盐水依次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于伤口内,依次缝合。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50~100ml。

  1.4  围手术期治疗及功能锻炼  术后前3天嘱患者进行患肢肌肉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嘱患者坐起,护士每2h进行拍背护理,术后第4天开始使用下肢被动功能训练器(CPM)行髋、膝、踝三个关节被动屈伸运动。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H2受体阻滞剂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对于A1型的稳定型骨折,且无严重骨质疏松者,术后第2周行床边坐、站及借助拐杖行走练习,对于A3型及A2型骨折复杂且有严重骨质疏松者,肌肉锻炼及关节被动活动时间要延迟1周,4周后才开始床边活动和离床扶拐站立。一般手术后第8周摄片复查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有骨痂且内侧骨折线模糊者扶拐杖行走练习。

  2  结果

  本组43例患者,随访4~11个月,平均6个月。出院时,CPM被动活动达髋60°膝90°者26例,占60.5%。2个月复诊时,无痛站立28例,占65.1%,无痛平地行走25例,58.1%,其中独立行走20例,靠支具行走5例。X线平片所见,26例内固定及骨折位置与手术复位时相同,骨折断端无移位,钉板无滑动;5例骨质疏松较重的患者,骨折断端有轻度嵌插,1例A3型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时,在家中过早下地站立,造成钉板之间的滑动,钉尾约露出板面6mm,骨折端移位嵌插,但患者无明显疼痛,断端相对稳定。

  3  讨论

  3.1  DHS手术的适应证  粗隆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以往的保守疗法,2~3个月的卧床牵引治疗虽然在部分病例中能达到愈合的目的,但长期卧床带来的肺部、泌尿道感染及褥疮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固定不确实造成骨折端移动所致的疼痛,也是导致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及加重的重要诱因。因此,有报道粗隆间骨折的死亡率非手术治疗比手术治疗高4~5倍[1]。从这个意义上考虑,粗隆间骨折在无严重的心脑疾病的情况下,均应积极手术治疗,尽早使患者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DHS可以用于骨折及粗隆下骨折,对于A1型粗隆间骨折是最佳方案。这些病例中,16例A1型的患者均解剖复位,术后2周内下地行走练习,术后2个月内恢复髋关节生理活动。对于A2、A3型骨折,根据需要加用钢丝及螺钉行辅助固定。对粗隆上有骨折块者加上方保护网,或改用DCS内固定。

  3.2  手术操作特点  手术应在C-臂X光机监视下进行,术前复位是手术的关键。复位以后将患髋粗隆下垫起,使股骨颈位于水平位,这样在打入定位钉时可不顾及股骨颈前倾角而保持水平位进钉,进针点在粗隆下2~2.5cm处,股骨外侧中轴线上。一般此点正是大粗隆与股骨干的移行区。Larsson[2]及游伟[3]曾就螺钉在股骨头中的位置进行过探讨,认为置入的螺钉位于内上方和后下方时,均不利于骨折断端的稳定。本组病例的统一进钉原则为,C-臂X光机监视下,定位钉位置满意后再置入螺钉,固定螺钉在侧位位于股骨颈的中轴线上。由于DHS器械为配套装置,使其成为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的手术。尾钉的加入是手术最后一步,也是必需的一步。一种观点认为不加尾钉可以使螺孔在钉板内滑动,起到自动加压的作用。本组病例5例有滑动移位断端嵌插者均没有加入尾钉,且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者。考虑到粗隆间骨折多为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应将加入尾钉作为必需的操作。DHS内固定手术要求显露的手术野小,术中没必要对股骨前后及粗隆以上行过多的分离,在术前定位良好的前提下,术中只显露粗隆及下方的股骨外侧即可,术中出血少,切口感染率在本组中为0。对粗隆间骨折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法。

  3.3  术后康复  术后功能训练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必要手段,DHS内固定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目的在于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坚强的内固定的基础上,下肢的肌肉训练和髋膝、踝的关节锻炼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关于术后训练开展的时间及采用的方法报告不一。王福权等[4]的办法是:术后次日坐起,1周后在床边行膝关节屈伸训练,2周后扶拐下地,3~4周扶拐负重行走。针对此种骨折的特点,本研究制定了完整的围手术期康复训练计划,前期以消除下肢水肿为主,应用下肢循环泵治疗,继之使用CPM训练,使患者在无痛、不负重的条件下达到髋膝踝的生理活动度,然后再根据骨折类型决定下地后负重时间。本组病例的随访结果证明,手术及术后治疗是有效的,也是患者能够接受的。

  【参考文献】

  1  鲁英,罗先正.2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6:7-9.

  2  Larsson S,Friberg S,Hansson LI.Trochanteric fractures.Influence of reduction and implant position on impaction and complications.Clin Orthop Relat Res,1990,259(10):130-139.

  3  游伟,姜文学.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与X线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16):407-409.

  4  王福权,骆燕禧,黄公怡,等.加压滑动鹅头钉的应力测试和对髋部骨折治疗的初步结构.中华骨科杂志,1990,10(3):165.

  作者单位: 528467 广东中山,中山市坦洲医院外科

  (编辑:黄鉴一)

作者: 唐凯宁杰辉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