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2期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检测在安全输血中重要性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卫生部规定对供血者筛查经血传播疾病的检验项目和方法有HBsAg、抗HCV、抗HIV-1和HIV-2,这三项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用RPR或TRUST,但有一次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LT检测方法为赖氏法或酶动力学方法。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及试剂检验质量提高,输血相关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已有明显减少。但是现实的血液检测项目中......

点击显示 收起

  卫生部规定对供血者筛查经血传播疾病的检验项目和方法有HBsAg、抗HCV、抗HIV-1和HIV-2,这三项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用RPR或TRUST,但有一次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LT检测方法为赖氏法或酶动力学方法。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及试剂检验质量提高,输血相关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已有明显减少。但是现实的血液检测项目中没有直接检查病原体,而是检测病原体免疫反应指标,当免疫反应指标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检测出来,对于低滴度窗口期的病毒阳性者,血液漏检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为了避免窗口期人群经血传播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检测指标改用核酸检测HBV-DNA(PCR),这样能减少乙型肝炎的漏检。但是HBV-DNA检测目前大部分血站还没有开展,原因为核酸检测技术复杂、费时、试剂昂贵,特别是常规大量抗体普遍存在交叉污染问题,目前还不能用于献血者的常规检查。

    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大国,人群中8.6%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即1.1亿多人口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现在献血者大多数为自愿无偿献血者,严格对献血者的挑选,询问病史,乙型肝炎病毒用金标试纸条快速筛查,合格即采血。采血后进行两次检测,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但就笔者考查,经过献血者挑选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选后,经输血感染乙型肝炎的发生率为0.2%~1.8%,输血后感染乙型肝炎最重要的原因是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而无HBsAg的供血者。这些献血员发现抗HBc(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作为乙型肝炎感染的唯一标志物,大约1/3的乙型肝炎感染者是这样的人群。

    我站对500名初次献血人员进行抗HBc、抗HBc-IgM、HBsAg的调查,目的在于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检测在安全输血中的重要性提供线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酶标仪:Weiiscan K3,芬兰产;(2)洗板机:fluido,奥地利产。

    1.2  试剂  购于上海科华公司,结果判定及操作均按说明书进行。质控品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  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2  结果

    500名初次献血人员抗HBc阳性占4.8%,HBc-IgM阳性占1.05%,ALT正常但抗HBc阳性占1.7%,HBsAg阳性占8.6%。抗HBc-IgM阳性的意义是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唯一指标,是急性乙型肝炎的窗口期。这时的感染者ALT正常,HBsAg阴性。结果中HBc-IgM阳性占1.05%与报道的输血后感染乙型肝炎在0.2%~1.8%基本相符。这部分献血者的血液是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抗HBc单项指标存在的意义是:(1)急性感染恢复期,HBsAg消失而抗HBs尚未产生,抗HBc是唯一能检出的指标。(2)被动获得的抗HBc。(3)远期感染抗HBs消失。(4)远期感染HBsAg消失。结果中抗HBc单项阳性占4.8%与报道的2.5%相比结果高。要注意抗HBc高滴度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暴发性乙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抗HBc低滴度阳性,见于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稳定型)及病毒携带者。

    3  讨论

    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抗HBc 100%为阳性,甚至当HBsAg还是阴性时,抗HBc-IgM就已为阳性,而成为早期诊断乙型肝炎的唯一指标,也是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的诊断标准,对临床安全输血来说,献血员筛查仅检查HBsAg不够,应加检查抗HBc,特别是抗HBc滴度高时不宜作献血员。

       作者单位: 135000 吉林梅河口,梅河口市血站

   (编辑:江  枫)

作者: 刘桂娟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