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2期

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合理选择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糖尿病发病率迅猛上升的态势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使其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程的长短、伴随的并发症的不同等,均可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如何选用降糖药物,使其既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又能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使患者从中获得最大的效益,是临床棘手的......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发病率迅猛上升的态势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使其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程的长短、伴随的并发症的不同等,均可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如何选用降糖药物,使其既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又能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使患者从中获得最大的效益,是临床棘手的问题,而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口服药物胰岛素注射两大类,本文主要介绍其合理应用。

    1  口服降血糖药物

    1.1  磺脲类药物  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该类药物临床使用的时间较长,疗效肯定。磺脲类主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它的作用有赖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磺脲类的基本结构包括磺酰基和两个辅基,由磺酰基决定其降血糖作用,不同种类的辅基使药物的降血糖强度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因此,在一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后,可试换用另一种磺脲类药物。磺脲类单药的疗效:空腹血糖降低3.3~3.8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015~0.02;是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传统的磺脲类药物也存在一些缺陷:(1)促使胰岛素分泌的峰值滞后;(2)胰岛素非按需地释放;(3)易引起迟发性高胰岛素血症以致血糖过低或血糖波动;(4)可能使β细胞过度负荷引起继发失效。磺脲类药物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好,病程越长则效果越差;一般病程在10年以上的患者,磺脲类药物使用到最大剂量,也难奏效。

    1.2  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不适用几乎没有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久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适用于孕妇及哺乳的糖尿病患者;不适用于已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不宜一开始就用于肥胖及有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

    2  胰岛素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日胰岛素强化治疗时机一般针对初诊患者,可选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每日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睡前中效胰岛素)或者CSⅡ 2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治疗时间目前没有定论,不同的临床研究中胰岛素使用时间也有所不同,短者3日,长者可达6个月。我们对伴严重高血糖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均给予为期2周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多数患者治疗结束后胰岛素第一分泌相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2周的强化治疗可能已经给予了胰岛β细胞充分的休息调整时间,初始剂量一般为0.3~0.8u/(kg·d),多数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估计总量可超过1u/(kg·d),治疗期间同样需要加强血糖检测。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以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脆性糖尿病(指糖尿病患者自发性地血糖波动较大,24h内血糖高峰值和低谷值之差达到和超过5.6mmol/L)的发生,同时可使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则可以逆转或部分逆转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使患者病情缓解,自然病程倒退到“糖调节异常”阶段,单纯饮食/运动治疗即可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而对于口服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则可能使部分患者恢复对口服药物的敏感性,延迟持续使用胰岛素的时间。故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初发口服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时应首选胰岛素强化治疗,而不应将其作为最终治疗手段。

  
    作者单位: 831100 新疆昌吉,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编辑:于  伽)

作者: 余虹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