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6期

针刺与穴位给药治疗偏瘫患者182例的临床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近年来我院运用针刺与穴位给药疗法治疗182例偏瘫患者,经观察均收到了比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和体会进行报告,以供同道参考。1一般资料182例偏瘫患者均为发病1个月内的患者,年龄最大78岁,最小46岁(55~65岁者较多)。偏瘫肢体与偏瘫程度:右侧偏瘫者88例,左侧偏瘫者93例,单独单侧左上肢瘫者1例。2治疗方法针......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我院运用针刺与穴位给药疗法治疗182例偏瘫患者,经观察均收到了比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和体会进行报告,以供同道参考。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2例偏瘫患者均为发病1个月内的患者,年龄最大78岁,最小46岁(55~65岁者较多)。男128例,女54例。偏瘫肢体与偏瘫程度:右侧偏瘫者88例,左侧偏瘫者93例,单独单侧左上肢瘫者1例;下肢0级瘫痪者53例,1级瘫痪者38例,2级瘫痪者78例,3级瘫痪者13例;上肢0级瘫痪者68例,1级瘫痪者65例,2级瘫痪者49例。

    1.2  治疗方法  针刺与穴位给药相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我院采取了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以局部取穴为主;选取穴位与选取神经运动点相结合,以选取穴位为主;近心端取穴与远心端取穴相结合,以选取近心端穴为主;偏瘫侧以腰部和下肢大腿为主,主要是以上代下、以主代次,使患者先翻身后坐起再站立走路,最后手提物。临床治疗中,大体选取如下穴位。腰部下肢穴位:环跳、肾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脾关、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绝骨、太冲、照海,每次选主穴3~4穴,配穴1~2穴。上肢偏瘫取肩禺、肩贞、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每次选穴2~3穴,配穴1~2穴。每针刺2天,药物穴位注射1次,穴位注射时停止该次针刺,交替进行,即针刺2日,穴位注射1次,药物穴位注射的手法与肌肉注射不同,用5号4寸长针,选好穴位,刺入后反复进行提插,使患者产生针感后,方可将药物送入穴内,使之同时起到3个作用,即针刺得气送药时的刺激,药物本身的疗效发挥,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使用药物及剂量,以维生素B1、B6、B12为主,剂量一般为维生素B1 200 mg、B6 200 mg、B12 200 mg亦可加入利多卡因2 ml,再加入灭菌用水至20~30 ml,每次每穴注入1 ml,下肢的上部分穴可注入2~4 ml,上肢的合谷、外关可注入0.5~1 ml。药注入后患者有酸胀沉痛感,30~60 min可消失,注射时防止刺破血管,送药速度不要太快。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肢体基本恢复正常和病前相似;显效:经治疗后肢体可以活动,基本有力,能自理,肌力较前增进,一般情况很少疲劳,患肢大部分恢复功能;好转:肢体活动较前有所改善,扶之可以行走,别人协助下可以自理;无效:病情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1.4  结果  治疗效果通过临床观察,与年龄、治疗迟早、坚持治疗、身体素质有一定关系。在182例偏瘫患者中痊愈49例,占患者26.92%;显效76例,占患者41.76%;好转57例,占患者31.3%。总有效率为100%。

    2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由于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肢体偏瘫,治宜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本治疗方法经过不同穴位针刺,起到了通利经络效果,同时配合药物穴位注射,产生针感后注药,等于延长了针刺的留针时间,保持了针感。使体内阳气升,血运旺,起到补气活血、滋养脉络的作用,故经上述方法治疗的偏瘫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单位: 151500 黑龙江兰西,兰西县中医院

  (编辑:魏  冉)

作者: 杨荫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