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7期

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总结我院近20年来食管、贲门癌切除72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瘘,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共4例,现进行总结提出防治措施。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72例,男53例,女19例,食管癌49例、贲门癌23例,其中经右胸三切口胃颈段食管吻合17例,弓上吻合39例,弓下吻合25例,并发吻合口瘘2例,乳糜胸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2典型......

点击显示 收起

    总结我院近20年来食管、贲门癌切除72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瘘,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共4例,现进行总结提出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2例,男53例,女19例,食管癌49例、贲门癌23例,其中经右胸三切口胃颈段食管吻合17例,弓上吻合39例,弓下吻合25例,并发吻合口瘘2例,乳糜胸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

    2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62岁,中上段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后患者状态很差,持续发热,术后5天,进食后颈部术口疼痛、红肿、高热、立即敞开切口,见有脓汁及流食样物流出,经禁食、肠外营养、输血的措施,瘘口逐渐愈合,痊愈出院。

    例2,患者,男,65岁,下段食管癌切除弓上吻合术后7天,在进食后胸部疼痛,呼吸困难,高热,胸透示胸腔大量积液,立即禁食水、行胸腔闭式引流,引出大量浊性液体,含食物残渣,经输血、输蛋白、高效抗生素及空肠营养瘘,瘘口自然愈合,但形成包裹脓胸,2次手术治愈。

    例3,患者,男,60岁,三切口,中段食管癌切除颈段食管胃吻合术,术后引流量持续增多,第1天700 ml,第2天1000 ml,第3天1000 ml,引流液由淡红色逐渐变为淡黄色,诊断胸导管损伤,第4天被迫开胸寻找胸导管断端,见肺下静脉稍下方一处瘘液,予以结扎,术后恢复较顺利。

    患4,患者,男,54岁,中段食管癌切除颈段吻合术,术中没有发现喉返神经损伤,术后患者说话声音嘶哑,出院前尚未恢复。

    3  讨论

    3.1  吻合口瘘的术中预防措施  吻合口瘘是食管及贲门癌切除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发生率国内报道2.1%~11.6%,死亡率30%~50%,所以如何寻找一种能够防止吻合口瘘的操作技术至关重要,理想的吻合应该是:充足的血液供应,吻合口处低张力状态,一流的吻合技术。

    3.1.1  确保吻合口的血液供应  在做胃的游离时要:(1)保留胃右及网膜右血管不受损伤,并且要远离血管进行结扎;(2)网膜游离要有足够的长度,防止这两条血管受到牵拉、扭曲、成角;(3)胸廓上口要有足够的空隙容纳胃,过紧也会影响血运;(4)食管游离一般在3 cm。

    3.1.2  防止张力吻合  无论胸内吻合或颈部吻合后,胃浆肌层横切纵缝,吻合口都不应紧张,反之影响组织愈合甚至撕裂。笔者的感受是:(1)处理贲门时,沿胃纵轴切断,间断缝合;(2)胃小弯不要带有过多的网膜;(3)十二指肠游离要充分,这样胃才能有足够的长度上提使吻合口处于松弛状态。

    3.1.3  正确的吻合技术  吻合完成后肌层对肌层,黏膜对黏膜,针距0.3 cm,均匀一致,结扎时松紧适宜。笔者常用Gammbee式缝合,如果做到了上述三点,不必担心吻合口瘘问题,不遵循这三条原则,反复包埋吻合口实际上更容易发生瘘。

    3.2  术后乳糜胸  胸导管损伤易发生在中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在下列情况下易于损伤。

    3.2.1  肿瘤侵出食管肌层  侵及胸导管,术中做钝性分离时将其损伤所致。

    3.2.2  解剖不熟练  右侧开胸游离膈上食管时损伤了与奇静脉并行的胸导管,左侧开胸游离主动脉弓下食管时也易损伤胸导管。笔者认为:在游离健康血管时应紧贴食管壁,遇索条样物切断结扎,有人每前进一步都钳夹切断结扎,这样做费时较长,但较为安全。

    3.3  喉返神经损伤  喉返神经损伤发生在颈部吻合者,该神经在胸廓上口处走行于气管食管沟中,但右侧变异较大,右侧颈部吻合时,损伤机会多,遇有索条样物不能轻易钳夹、切断。

    综上所述,掌握食管周围解剖及病理、生理是防止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基础,科学熟练的操作和吻合技术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单位: 124010 辽宁盘锦,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

   (编辑:卫  东)

作者: 郭强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