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7期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空洞型肺结核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本文收集我院94例肺结核空洞形成病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94例患者中,男45例,女49例,年龄12~70岁,均为继发性肺结核空洞形成病例。其中介入1次52例,介入2次25例,3次14例,4次3例。X线胸片或胸部CT均示有结核性空洞,空洞位于叶、段支气管以内,大小为1~5cm。...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收集我院94例肺结核空洞形成病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4例患者中,男45例,女49例,年龄12~70岁,均为继发性肺结核空洞形成病例。其中介入1次52例,介入2次25例,3次14例,4次3例。所有患者均具有下列临床特点:具结核中毒症状;X线胸片或胸部CT均示有结核性空洞,空洞位于叶、段支气管以内,大小为1~5 cm;痰结核菌阳性70例,占74.5%;合并肺内感染者81例,占86.2%;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全身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化疗。

    1.2  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紧张及恐惧情绪,向患者介绍纤支镜介入治疗的意义及目的,在患者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在有创操作协议书上签字。患者须在空腹或餐后2~3 h后接受介入治疗。术前30 min服用止咳、镇静剂。术前将抗痨凝胶(复合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高压后,用异烟肼、丁胺卡那稀释抽入注射器内备用。(2)用2%利多卡因30 ml予咽、喉部雾化吸入麻醉20 min。(3)在充分麻醉的基础上,操作者将纤维支气管镜进入胸部CT所确定的空洞部位,插入导管并注入抗痨凝胶,一般为20 ml左右(依空洞大小而定),至注药有阻力为止,拔出导管及纤维支气管镜。(4)嘱患者平卧24 h,避免活动咳出药物,术后2 h进食、水。(5)10天后复查胸片或胸部CT。

    1.3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介入治疗,术后有23例痰中带血。空洞闭合53例,占56.4%,空洞缩小30例,占32%,无变化11例,占11.7%。总有效率为88.3%。

    2  讨论[1,2]

    肺结核的空洞多由于干酪坏死灶液化,排除后而形成空洞,为肺结核早期未治愈、反复恶化而造成的晚期病变。空洞是否闭合或缩小,为判断肺结核患者的活动性及转归的重要标准之一。

    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无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空洞型肺结核为重要传染源,有效控制其发展非常重要。笔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抗痨凝胶,直接将抗结核药物注入空洞内,使药物直接渗入空洞内的干酪坏死组织、结核性肉芽组织,有效地控制了空洞内结核菌的繁殖,病灶很快吸收,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杀死结核菌,空洞闭合及缩小的有效率达到80%以上,痰菌阴转率也明显提高。总之,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在抗结核药物全身治疗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和费用低的优势,能有效控制传染源,临床应用广泛。

    [参考文献]

    1  肖和平.结核病防治新进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46.

    2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80-185.

       作者单位: 154007 黑龙江佳木斯,佳木斯市结核病防治院

  (编辑:唐  城)

作者: 丛淑春,李庆香,李秀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