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8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本组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位置及颈动脉内血流情况进行检测,研究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来源2002~2006年在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120例,其中42例患者经超声检......

点击显示 收起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当前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引起脑卒中,危及生命。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组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位置及颈动脉内血流情况进行检测,研究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2002~2006年在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120例,其中42例患者经超声检查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男27例,女15例;年龄48~82岁,平均64岁。全部病例临床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和(或)脑梗死。

    1.2  仪器与方法  (1)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产LOGIQ-500 PRO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6~9MHz,宽频探头。(2)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颈后垫枕,头后仰并偏向对侧。自颈动脉近心端开始,逐渐至远心端依次扫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及颈外动脉(ECA)。(3)测量参数:①CCA、ICA、ECA内径,观察有无狭窄,两侧是否对称;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即IMT。选择颈动脉近膨大处及膨大处后壁测量;③粥样斑块位置、大小、内部回声。以IMT≥1.2 mm作为诊断斑块的标准[1];④血流情况:观察血流充盈情况及颜色,测量颈总及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cm/s)、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狭窄处的最大流速并记录频谱形态变化。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  正常颈动脉双侧对称,管壁光滑。管腔内为无回声,透声好、有搏动感。本组资料42例均有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增厚(正常IMT<1.0 mm)呈弥漫性增厚(30例)或局限性增厚(12例),IMT>1.0 mm,最厚者达1.9 mm(图1)。内膜面毛糙、高低不平。内膜面可见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的强回声点及斑点。一处或多处斑块形成共21例,其中弱回声及等回声斑块3例,强回声斑块18例。位于颈总动脉及分叉处14例,占67%;位于颈内动脉及起始段7例,占33%。双侧14例,单侧7例。

    2.2  彩色多普勒  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未形成斑块21例中9例血流为正常层流,充满整个管腔;另11例血流颜色偏暗淡。斑块形成21例中斑块处局部均出现充盈缺损(图2),其中5例血流束在狭窄处明显变细,狭窄处及狭窄后呈现五彩镶嵌的花色血流。本组资料未出现无血流信号病例。

    2.3  频谱多普勒  本组资料中8例频谱形态正常,峰值流速无明显变化;13例狭窄处频带轻度增宽,峰值流速轻微加快;16例血流速度偏低,收缩期峰值后移,波峰圆钝;5例狭窄处频谱充填,峰值于舒张末期流速加快,远端频谱低平,峰值流速减低,加速时间延长,对侧颈动脉流速轻度升高。而严重狭窄或闭塞引不出多普勒频谱,甚至出现反向波的现象,本组病例未出现。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报道已达我国中年以上人群的63%。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此问题日趋严峻。而其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应用,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颅外段管壁结构、血流情况,对管壁内膜—中层微小病变(>1 mm的斑块)较为敏感,可辨别不同回声斑块,彩色血流(CDFI)可观察管腔内血流情况,对弱回声或无回声斑块,二维超声不易发现,CDFI可显示斑块处血流出现充盈缺损,频谱可显示狭窄处血流收缩期峰值增高,能及早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斑块形成并确定其性质。

    本组资料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内动脉起始段,往往双侧同时受累,左侧发病略多于右侧,而颈外动脉较少见。这是由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膨大,局部血流形成涡流区域,血流速度降低,使血液中的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有形成分易沉积在此处所致[2]。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首先表现在内膜增厚、粗糙、逐渐形成斑块。当斑块突入管腔内,由于富含脂质或管壁应力增大,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和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3]。血栓脱落、斑块的破裂、出血均可引起大片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根据斑块的回声密度将其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软斑指形态不规则,内部结构呈弱回声或等回声;硬斑指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管壁呈不均匀增厚,增厚的局部有粥样硬化斑块,团块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混合斑介于软、硬斑两者之间。新鲜血栓具有低回声特性,陈旧血栓伴发局部出血钙化合并新鲜血栓形成在超声上显示为混合回声。研究结果提示这种低回声和混合回声性质的血栓脱落或发展容易引起脑梗死[4]。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及早发现斑块,确定其性质,及时进行相关干预,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减少死亡和致残率。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引起动脉痉挛,继而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升高,脂质进入动脉壁且使一些中膜平滑肌细胞移入内膜并与内膜平滑肌细胞一起继续增生,加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共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可见内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最早期表现,以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管造影,但它只能反应粥样斑块形成后血管的狭窄情况,而不能反应早期的内膜增厚。彩色多普勒技术,特别是高频探头的应用能清晰显示动脉管壁内、中、外三层结构。可清楚、直观、准确的测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目前尚没有仅用于测量内膜厚度的方法),间接判断内膜厚度,是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影像学方法。

    大量研究证实增厚的颈动脉IMT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代名词,与冠状动脉狭窄及脑梗死的相关性好,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反映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的一个窗口。颈动脉位置表浅、干扰小。彩色多普勒特别是高频探头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可直接显示内膜、粥样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具有无创、定位准确、直观、可重复性好的特点。不仅可以对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而且能对此类疾病高危人群作出预报,从而及时有效的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已成为预报和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鹏飞,张运,张梅,等.颈动脉粥样斑块应变及应变率分布的初步探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8):573-576.

    2  欧志红,郑丽,梁颖,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超检查及其与脑梗死相关性的探讨.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04,20(2):146-147.

    3  刘芳,杨浣宜,张红叶,等.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6):381-382.

    4  孙经武,刘成霞,李跃荣,等.高血压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04,20(11):834-836.

  作者单位: 230031 安徽合肥,安徽省立医院分院 安徽肿瘤医院特检科

   (编辑:乔  雨)

作者: 王莹,张玉洁,朱亦俭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