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22期

高压氧治疗烧伤患者效果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烧伤是由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烧伤不仅是皮肤损伤,还可深达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并可引起感染、休克,甚至死亡[1]。烧伤后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渗出,组织水肿,静脉回流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皮肤烧伤后对细菌防御能力下降,渗出血浆又是细菌良好......

点击显示 收起

  烧伤是由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烧伤不仅是皮肤损伤,还可深达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并可引起感染、休克,甚至死亡[1]。烧伤后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渗出,组织水肿,静脉回流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皮肤烧伤后对细菌防御能力下降,渗出血浆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故易继发感染,引起菌血症。近年来,我院应用高压氧治疗烧伤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烧伤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7~56岁,平均36.5岁;面积17%~19%,其中上肢烧伤4例,下肢烧伤6例,混合烧伤1例;深度:Ⅰ度~深Ⅱ度。病程10~15天。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烧伤科必须根据病情常规处理:(1)轻度烧伤一般须保持全血清洁和防止再损伤,可不用抗生素。(2)中、重度烧伤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压、脉搏、呼吸)。(3)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疗法。(4)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比重、pH,并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5)清创,浅Ⅱ度水疱应保留,水疱大者可用消毒空针抽去水疱液。深度烧伤的水疱应予清除。(6)按烧伤面积、深度制定第一个24 h的输液计划。(7)为缓解疼痛,可酌情使用镇痛、镇静剂,根据病情给予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8)应积极施行高压氧治疗,以减少血浆渗出,增加有效血容量,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
 
  1.2.2  高压氧治疗  在0.20~0.25 mPa(2.0~2.5ATA)下间歇吸氧15 min,休息10 min,反复3次,共吸氧45 min,加压25 min,减压40~45 min,总时间120 min。每日1~2次,症状好转后1次,根据烧伤深度、面积、大小决定治疗次数,一般7~15天。在安全有保证条件下,可用纯氧舱治疗,因此法可使创面直接暴露于高浓度氧气中,因此对治疗更有利。
 
  2  结果
         
  近几年来,国内外通过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探索证明,高压氧下烧伤创面干燥加快,感染减少,愈合加速,病程发展顺利,病死率明显下降。我院高压氧治疗烧伤患者11例,虽无大面积烧伤(总面积在20%以上)伴有Ⅲ度烧伤患者,但在高压氧治疗下,患者创面渗出明显减少,无创面感染发生,治愈率达100%。
 
  3  讨论
 
  3.1  高压氧治疗机制  (1)高氧治疗不但可提高血液、体液和组织中的含氧量及氧分压,还可改善病变组织的缺氧状态,减少坏死组织的增加,促进伤口生长,加速创面愈合[2]。(2)高压氧治疗下可使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了创面体液的渗出,使组织水肿减轻,静脉回流改善,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3)高压氧下,由于渗出减少,创面干燥,水肿与充血减轻,减少发生细菌感染的机会,加之高压氧能抑制多数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增加机体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能力,有利于控制感染。(4)高压氧下,细胞分裂活跃,促进新生毛细血管活跃,促使毛细血管形成,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5)有氧代谢顺利进行,产生更多的ATP,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与组织内的氧分压有密切关系,当细胞外液的氧分压低于1.3kPa(10 mmHg)时,细胞不再分裂,不再合成胶原纤维。高压氧下细胞周围氧分压增高,加速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形成,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上皮组织形成及移形,有助于加速创面愈合。(6)高压氧在对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治疗中,均有良好的疗效,前者有协同作用,而后者更有独特疗效。在治疗全身与局部的感染中高压氧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肢体外伤,如创伤性肢体不愈、闭塞性脉管炎、冻伤、烧伤、挤压伤、挤压综合征、骨折愈合不良等治疗,不仅具有抗感染作用,还可提高某些抗生素的疗效[3]。(7)高压氧可以通过提供足够的氧而增加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因为白细胞杀菌是通过提供足够的氧化氢和过氧化物的生成,而它们的生成依赖于氧,应此高压氧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
 
  3.2  注意事项  (1)较大或较深的患者可暴露创面,注意保持创面合适的温湿度,使创面干燥,防止细菌感染,加速愈合。(2)进舱前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轻、中、重度烧伤)、烧伤面积以及渗出情况,有无感染、有无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进舱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每次治疗前后,必须对氧舱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4)高压氧治疗烧伤,一定要配合常规治疗,注意补液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5)烧伤创面在入舱治疗时不能盖凡士林纱布或油性软膏暴露,仅用盐水纱布覆盖。
 
  [参考文献]
 
  1  吴钟琪.高压氧临床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
 
  2  周思伯.高压氧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高压氧学会,1997,209.
 
  3  尚继越,腾杰,李合新,等.高压氧在急救中的地位.新疆医学,2000,30(3):204-205.
 
  4  吴淑琴,周慧明.高压氧对人体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浙江医学,1999,12:52.

  作者单位: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白艳萍,李锐,赵淑云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