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3期

咪达普利与卡托普利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照比较咪达普利、卡托普利治疗1~3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组卡托普利组(B组,卡托普利25~50mg,tid,n=89),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卧位血压,记录不良反应。64%、卡托普利组70。(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咪达普利组6。...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照比较咪达普利、卡托普利治疗1~3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入院的178例1~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咪达普利组(A组咪达普利5~10 mg,qd,n=89);对照组卡托普利组(B组,卡托普利25~50 mg,tid,n=89),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卧位血压,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咪达普利组87.64%、卡托普利组70.7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咪达普利组6.74%,卡托普利组24.72%。结论 咪达普利降压效果肯定,耐受性较好,特别是咳嗽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咪达普利 不良反应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是目前就诊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无活性的十肽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有活性的八肽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降压平稳有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特别是这类药具有心、脑、肾多重保护作用而处于一线用药地位。但因ACEI类常有咳嗽等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而停药。咪达普利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本研究采用对照法,比较咪达普利、卡托普利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标准,选择2004年3月~2006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3级高血压病患者178例,坐位收缩压(SBP)≥140 mm Hg或舒张压(DBP)≥90 mm Hg,排除了心、脑、肾功能不全并发症、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及其他不宜使用的患者。研究对象随机给药,根据所给药的不同分为2组。咪达普利组(A组)89例,男42例,女47例,平均年龄(60.32±12.71)岁(39~78岁);对照组卡托普利组(B组)89例,男48例,女41例,平均年龄(62.12±13.23)岁(38~80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用药前血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药品  卡托普利为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咪达普利为天津田边制药公司生产。

    1.3  研究方法  初始剂量A组咪达普利5 mg,qd;B组卡托普利25 mg,tid。治疗2周后血压未达标者(SBP≥140 mm Hg,DBP≥90 mm Hg)增加剂量(咪达普利10 mg,qd,卡托普利37.5~50 mg,tid),所有患者总的疗程4周,每周随访1次,根据设计的调查表记录其安静时坐位血压、各种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显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90 mm Hg)或下降﹥20 mm Hg;有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行统计学的计算,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  咪达普利组89例,显效为67.42%(60/89例),总有效率87.64%(78/89);卡托普利组89例,显效58.43%(52/89),总有效率70.79%(63/89)。咪达普利组疗效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大多数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病人无不良反应,广泛适用于各种程度和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治疗[2]。咪达普利是一种新型、高效、长效且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吸收后经肝去酯化转变成活性代谢产物咪达普利拉,后者具有抑制ACE活性,阻止ACE Ⅰ转化成ACE Ⅱ,产生降压效果。口服咪达普利5~10 mg,2 h达血药浓度高峰,半衰期为6~8 h。有报道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表明咪达普利降压疗效的谷峰比值为0.82[2],因此,咪达普利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作用强而持久、稳定降压、给药方便等特点。

    ACEI类药物的咳嗽不良反应往往比较突出,约10%的女性病人有咳嗽,男性约为女性的1/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抑制后激肽水平升高是咳嗽的主要原因[1]。咪达普利对血管紧张素系统有高选择性,从而对缓激肽系统作用较弱,延缓缓激肽水解和释放,对缓激肽蓄积有“平稳作用”,因此咳嗽发生率低于同类ACEI类药物。本研究咪达普利组咳嗽发生率5.62%,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托普利组的咳嗽发生率12.36%。

    总之,咪达普利具有确切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特别是咳嗽,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其他ACEI药物明显下降,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和降压的安全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程度和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治疗。

【参考文献】
  1 Braunwald[美]主编,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8.

2 王引利,王伟,杜传礼.咪达普利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治疗意义.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26(1):21.


作者单位:405211 重庆,重庆市梁平县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李发安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