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5期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致硬膜下血肿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又称外伤性硬膜下水肿,发生率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0%,但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致慢性硬膜下血肿文献报道不一,龙泉市人民医院1990~2006年共收治23例,行钻孔引流,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0年6月经CT证实治外伤硬膜下积液致慢性硬膜下血肿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46~87岁,其中......

点击显示 收起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又称外伤性硬膜下水肿,发生率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0%,但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致慢性硬膜下血肿文献报道不一,龙泉市人民医院1990~2006年共收治23例,行钻孔引流,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0年6月经CT证实治外伤硬膜下积液致慢性硬膜下血肿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46~87岁,其中60岁以上20例,约占87%,受伤方式:车祸伤6例,跌伤17例。

    1.2  临床表现  23例均无昏迷,5~10 min短暂意识障碍14例,均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8例,18例住院治疗5~10天,5例门诊随诊,3~4周后出现头痛、头晕10例,3个月后头痛,步行障碍9例,伤后均有颅脑CT扫描及1周后CT扫描复查记录,再次入院时间最短35天,最长6个月,平均56天。

    1.3  治疗方法  全组病例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次日颅脑CT复查,根据血肿消融情况,8例于次日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10 ml,尿激酶1.5万u,3~4日拔除引流管,所有病例术后静脉输液1500~2000 ml。

    1.4  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即自觉症状及体征改善,2~3天基本恢复正常,恢复日常生活,无功能障碍。

    2  讨论

    本组病人共同特点是:(1)年龄为中老年,60岁以上占本组病例的87%。(2)原发性颅脑损伤较轻,单纯性硬膜下积液较多,少数合并脑挫伤、颅骨骨折。(3)积液好发于幕上额颞区,一般多发于受力的对冲部位。(4)首次头颅CT扫描位于颅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区,边界清,复查CT后,位于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密度增高量增多,不同程度脑组织受压,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对侧偏移,本组23例CT扫描均符合上述特点。

    关于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机制临床说法不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颅脑外伤后破坏了血脑屏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成分大量渗出形成积液聚积在硬脑膜内腔。(2)积液内蛋白含量升高,渗透压亦升高,周围组织水分和蛛网膜下腔水分渗入积液内,积液不断增多而形成。(3)头部着力时脑在颅腔内移动,造成表面视交叉池或外侧裂池等蛛网膜撕裂,脑脊液经瓣状的蛛网膜破口进入硬脑膜下腔而不能回流,而转发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为在硬膜下积液的基础上血液的有形成分降解产物升高,积液腔内渗透压升高,以及积液腔内新生包膜产生,包膜毛细血管不断出血所致。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应及早手术治疗,行钻孔冲洗引流术,其方法操作简单,局麻下即可进行,且对老年患者损伤小,笔者认为对中老年轻度颅脑损伤、硬膜下积液病人应定期复查颅脑CT,当积液密度增高且增大者有可能转变为硬膜下血肿可能,当脑组织受压、中线结构偏移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323700 浙江龙泉,龙泉市人民医院脑外科

作者: 潘金琥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