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5期

小剂量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患者既往无溃疡史,2003年查出冠心病、高血压后一直服用复方丹参片、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d,1年前停用了复方丹参片。10天前稍感不适后擅自加大了阿司匹林的剂量(75mg/d),出血前有明显的上腹部不适、隐痛、烧心的症状。0℃,P90次/min,BP140/85mmHg,大便潜血强阳性,心电图、B超均未发现异常,诊断为急性上消化......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5岁。因呕血、黑便于2006年6月3日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无溃疡史,2003年查出冠心病高血压后一直服用复方丹参片、小剂量阿司匹林25 mg/d,1年前停用了复方丹参片。10天前稍感不适后擅自加大了阿司匹林的剂量(75 mg/d),出血前有明显的上腹部不适、隐痛、烧心的症状。查体:T 37.0 ℃,P 90次/min,BP 140/85 mmHg,大便潜血强阳性,心电图、B超均未发现异常,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立即停服阿司匹林,禁食,静脉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 mg/d,口服云南白药。治疗12 h后呕血停止,48 h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给予流质性食物。1周后大便潜血转弱阳性,继续治疗3天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代表药物,300~1500 mg/d抗炎治疗时对胃黏膜有直接侵蚀作用,长期服用常并发溃疡及消化道出血;近年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20~100 mg/d)能预防心脑血管血栓的形成而广泛使用于临床。小剂量肠溶剂型餐后服用对胃黏膜没有直接的损伤作用,多数患者服用是安全的。NSAIDs对COX有不可逆的抑制性,COX有2种同工酶COX-1和COX-2,前者主要存在于血小板、胃、肾组织中,它催化产生的前列腺素(PG)参与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保护功能,如参加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黏膜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COX-2可被受损伤性理化或生物因子激活并催化产生大量PG引起炎性反应及疼痛,小剂量的NSAIDs抑制COX-1而不抑制COX-2。在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的同时,也抑制了胃黏膜上皮的COX-1受体,使PG水平下降。PG能促进胃黏膜上皮的增生修复,增加胃黏膜的屏障功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就会削弱胃黏膜的屏障,一旦遇到某些诱因,如感冒、发热、感染、血尿及精神紧张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本例患者服用近3年(25 mg/d)无不适,突然加量(75 mg/d)10天就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比较罕见。老年患者为预防血栓形成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服用期间应注意其消化道的副作用,尽量避免终身不间断服用。在治疗上主要采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及局部止血药,必要时内镜下止血及补充血容量,治疗要及时。尽量避免使用对全身凝血机制有影响的止血药,以防止出现治疗上的矛盾。

    必须充分了解NSAIDs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既往有溃疡史、年龄>60岁、大剂量、同时并用2种以上NSAIDs,合用皮质激素或抗凝药。对于伴有危险因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米索前列醇已被列为预防溃疡并发症的首选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可作为预防溃疡的次要药物。总之,小剂量阿司匹林(25~100 mg/d)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较好的抗凝作用,已普遍使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治疗,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接受,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但有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单位:226100 江苏海门,海门市余东医院

作者: 俞翔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