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9期

浅谈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血栓与止血检测在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肝脏疾病、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外科手术前止血功能实验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以期对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有所启发。【关键词】血栓与止血检测应用出血及出血性疾病曾是血液病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血栓与止血研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血栓与止血检测在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肝脏疾病、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外科手术前止血功能实验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以期对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有所启发。

【关键词】  血栓与止血 检测 应用

    出血及出血性疾病曾是血液病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血栓与止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出血和血栓形成还在许多非血液病,尤其是在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一些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测除了对出血性疾病的筛选和确诊外,还广泛应用于对各种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和预测、易栓症的评价、DIC的实验室诊断以及各种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并且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出血危险也说明手术前进行止血功能检查的必要性。因此,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重要性与日俱增。

    1  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1.1  一期止血缺陷筛选实验的应用  选用出血时间(BT)和血小板计数(PLT)为筛选试验。

    1.2  二期止血缺陷筛选实验的应用  选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为筛选试验[1]。

    2  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2.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主要的检测指标为vWF(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壁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变、血栓前状态、糖尿病、肾小球疾病、肝脏疾病、大手术后、周围血管病等。vWF降低见于血管性假血友病。

    2.2  血小板功能  主要的检测指标为血小板聚集率(PAgT),PAgT增高的原因可能与血栓素A2(TXA2)释放增多、血小板生存时间的缩短以及年轻血小板的增多有关,在体外则与纤维蛋白原(Fg)、vWF的增多有关。利用血小板聚集仪可以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2.3  凝血功能  主要的检测指标包括:(1)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为11~14 s;(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为35~46 s;(3)凝血酶时间(TT),正常值为14~18 s;(4)纤维蛋白原(Fg),正常值为2~4g/L,Fg增高时血液黏度增大,产生血栓的可能性也加大,在动脉壁受损和动脉粥样硬化(AS)时,Fg可在其表面上沉积,Fg是血栓性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2.4  抗凝功能  主要的检测指标为抗凝血酶-Ⅲ(AT-Ⅲ),包括AT-Ⅲ活性(AT-Ⅲ:A)和AT-Ⅲ抗原(AT-Ⅲ:Ag)。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时,特别是静脉血栓形成时,AT-Ⅲ:A和AT-Ⅲ:Ag降低。

    2.5  纤溶功能  主要的检测指标包括:(1)纤溶酶原(Plg),Plg增高时表示有高凝状态,减低时表示纤溶活性下降、Plg生成减少和消耗过多,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症和先天性纤溶酶原缺乏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tPA测定分为含量(tPAAg)和活性(tPAA)两种,tPAAg和tPAA同时下降时,表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合成tPA减少,纤溶功能减退,血栓容易形成;(2)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病时PAI增多;(3)D-二聚体(D-dimer),含量增高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敏感指标,D-二聚体在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已将其作为首选筛选指标之一。在DIC继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明显升高,其阳性率为100%,在原发性纤溶时,它的水平不升高或略有升高。这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方法。

    3  肝脏疾病的应用

    3.1  肝脏疾病出血的应用

    3.1.1  凝血因子的检查[2]  其检查包括:(1)一般实验:PT、APTT、HPT(肝促凝血活酶实验),急性肝炎患者PT延长率为10%~15%、APTT延长率为20%~25%、HPT的降低率为20%~46%,慢性肝炎PT为15%~51%、APTT为26%~51%、HPT为52%~59%,重症肝炎PT为90%、APTT为85%~100%、HPT为100%,肝硬化PT为71%、APTT为82%~85%、HPT为93%;(2)凝血因子活性和抗原性,肝病时最早和最多减少的是FⅦ:C;(3)BPC计数和功能检查,随着肝病的严重性两者逐渐降低。

    3.1.2  抗凝因子的检查  检查包括:(1)生理性抗凝因子测定:AT-Ⅲ活性和抗原性测定,PC和PS测定;(2)纤溶因子的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纤溶酶原测定、纤溶酶测定;(3)循环抗凝物质的检查:血浆肝素浓度测定和游离肝素时间测定。

    3.2  肝病并发DIC的应用

    3.2.1  一般实验  PT一般在24~31 s;APTT一般为64~86 s;纤维蛋白原含量(Fg),75%患者Fg<1.5 g/L,45%的患者Fg<1.0 g/L。

    3.2.2  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减少  vWF:Ag/FⅧ:C比值增高是诊断肝病DIC以及肝病出血与DIC鉴别的重要指标之一。

    3.2.3  纤溶实验  ELT,多数<70 min;PLG测定,PLG:Ag常<0.6 g/L,PLG:A常<2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FDP含量>600 mg/L;TT,一般在35~46 s。

    3.2.4  特异实验  3P实验和乙醇胶实验(EGPT),肝病并发DIC时,3P实验阳性率为48%~65%,EGPT为10.5%~24%;纤维蛋白肽A(FPA)测定,肝病并发DIC时,FPA含量明显增高;D-二聚体测定(D-dimer),DIC时血浆D-二聚体100%升高,其特异性较FDP为高;凝血酶原片段1+2,DIC时,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的水平是正常人的3~5倍。

    4  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心胸外科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抗凝治疗的实验室监测也越来越重要。

    4.1  应用肝素期间的监测[3]  主要的监测指标包括:(1)APTT为正常对照的1.5倍;(2)TT为正常对照的2.0~2.5倍;(3)AT-Ⅲ活性>80%提示肝素有效,<30%提示肝素无效。

    4.2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心脏换瓣术的患者要长期服用抗凝剂,其剂量多用PT监测。PT一般为18~24 s,INR为2~2.5。

    5  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应用溶栓剂期间必须定时检测Fg、TT、APTT、FDP、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检测)等指标。

    5.1  提示溶栓治疗有效指标  Fg在1.2~1.5 g/L,TT是正常对照的1.5~2.5倍,FDP为300~400 mg/L。

    5.2  提示出血的指标  治疗数小时Fg<0.1 g/L、APTT>70 s。

    5.3  TAT  TAT<6 μg/L提示血管持续再通,TAT>6 μg/L提示血管持续闭塞。

    5.4  D-二聚体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新形成的血栓D-二聚体增高,而陈旧血栓D-二聚体不增高,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鉴别。

    6  外科手术前止血功能实验评估

    6.1  筛选实验  主要的检测指标包括:BPC、PT、APTT。不再应用BT作为术前常规检查[4]。

    6.2  确诊实验  BPC数量异常做骨髓检查、BPC功能测定;PT与PTT异常可做相关因子活性测定。

    近几年来许多医院已购置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凝血分析仪及相关的试剂,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在保证实验室质量的前提下,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多与临床联系,向临床宣传和推广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出血和血栓问题涉及临床各科,在发达国家血栓与止血检测约占临床血常规的1/3,我国现在距此水平尚有很大差距,因此应该加强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使临床各科都重视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鸿利.深入开展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3):129-130.

2 王鸿利,邵慧珍,支立民,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1992,10(1):1.

3 谷小林,彭明婷,王薇,等.四种凝血酶试剂的比较.陕西医学检验,2001,15(4):11.

4 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几项诊断参考标准.现代实用医学,2002,14(5):270-274.

(编辑:丁 林)


作者单位:336000 江西宜春,宜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作者: 谭为,张小莲,周卫东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