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9期

夜磨牙病因分析和诊治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夜磨牙病因分析夜磨牙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是一种不自觉的磨牙性习惯。发病因素有多种,包括思想情绪波动、咬牙合关系不协调、胃肠道疾病等,诊断是响而粗的干磨牙,有的造成牙磨损,并有不同程度的酸痛感。治疗通常是针对各种发病因素联合治疗。1夜磨牙的概念夜磨牙是指人入睡后,不自觉地习惯性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夜磨牙 病因分析

    夜磨牙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是一种不自觉的磨牙性习惯。发病因素有多种,包括思想情绪波动、咬牙合关系不协调、胃肠道疾病等,诊断是响而粗的“干磨牙”,有的造成牙磨损,并有不同程度的酸痛感。治疗通常是针对各种发病因素联合治疗。

    1  夜磨牙的概念

    夜磨牙是指人入睡后,不自觉地习惯性磨牙,发生咯吱咯吱的咬牙声。夜间磨牙是一种“干磨”,即在口内无食物,唾液也较少的情况下摩擦牙齿。它会造成牙齿磨损,并带来不同程度的酸痛感,时间长了会导致牙周组织破坏,牙齿松动,严重的还引起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2  病因

    2.1  精神因素  这是夜磨牙最常见的发病因素。调查发现,经常克制感情冲动的人,多半有咬牙和磨牙症。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思想有压力或儿童白天玩得过于兴奋或过度紧张等,往往会造成晚上不能平静入睡,即入睡后虽然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致使咀嚼肌收缩而发生磨牙。

    2.2  咬牙合不正  在替牙期,大部分儿童由于咬牙合关系不协调,接触高点致使上下牙合牙不能很好地吻合。于是患者常会出现一种下意识的意念,想使多数的牙齿紧密接触或消除部分刺激。在熟睡中这种白天的意念就会变成咀嚼肌痉挛和收缩而引发夜间磨牙。

    2.3  全身因素  胃肠道疾病、内分泌不平衡、过敏性疾患等会引起夜磨牙。有学者认为,儿童积食、消化不良,使胃肠道内的细菌所分泌的毒素吸收后刺激到大脑皮层,使其兴奋或抑制过程失调,造成夜磨牙。

    2.4  肠道寄生虫感染  儿童多见。认为寄生虫的活动及分泌的毒素、代谢物进入体内,刺激熟睡者大脑的相应部位,引起咀嚼肌痉挛或持续收缩,反射性地产生磨牙。

    夜磨牙除发生特别响而粗的咯吱咯吱咬牙声外,还会造成牙齿磨损。初期牙尖及切缘磨损,呈小而光滑的平面。无自觉症状。继而磨损加重,牙尖被磨平,牙本质暴露,此时,患牙可出现对外界酸、甜、冷、热的刺激有酸痛感觉。若牙合面严重磨损,可减少颌间垂直距离,下颌髁状突位置后移,可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3  治疗

    防治夜磨牙应从病因入手,对症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1)调整儿童的生活习惯。适当安排和调整孩子生活习惯,注意白天不要玩得过度兴奋、疲劳,睡前让其精神松弛,避免刺激,不看刺激性较大的电视或电影。(2)调整情绪。自觉寻找平衡点,避免过度疲劳,做到有劳有逸,对于一些不顺心或受到刺激的事,不必多虑和过度紧张,要理性对待,正确处理。事业、家庭、学习要合理安排,有条不紊。(3)排除病因。若有肠道寄生虫或胃肠道功能障碍者,应请医师诊治,排除磨牙病因。(4)调整牙齿咬牙合关系。包括上下颌牙齿位置不吻合的矫正,或者牙齿咬牙合面上不吻合点的修正,经过这种咬合治疗,既解决咬牙合关系,又解脱患者思想负担。(5)制作夜磨牙矫治器。对磨牙较重的患者,可考虑先做一个咬合垫矫治器,它是用塑料托膜成型机压制而成的塑料托,睡觉时戴在牙上,以预防牙齿磨损,或引导患者改掉磨牙的不良习惯。(6)药物治疗。有时可用药物予以治疗,如肌肉松弛剂、抗炎药等。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432600 湖北安陆,安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谢进维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