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1期

婴儿亚急性对称性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1病历摘要患儿,女,3个月。车祸致头部外伤后昏迷约1h入院。15h后复查CT示:双侧大脑半球及双侧小脑半球见对称性广泛低密度影(图2),CT值约20HU,灰白质界面消失,脑沟、脑回消失,双侧额顶部脑沟及双侧外侧裂内见高密度影,基底节区核团未见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尚未见受压征象,左颞顶......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婴儿;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3个月。车祸致头部外伤后昏迷约1 h入院。主诉为母亲及患儿乘坐中巴车时发生车祸,患儿及母亲撞伤头部,受伤方式及部位具体不详,当即患儿昏迷,并有大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及抽搐等症状。查体:患儿昏迷,刺激有反应,面色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右侧对光反应消失,左侧对光反应迟缓;双侧腹壁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略高,肌力不详,颈无抵抗,巴宾斯基征阳性,GCS记分5分,余未见异常。入院约22 h后患儿因继发性脑疝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入院时CT扫描示:双侧额顶部脑沟内见密度增高(图1),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左颞顶部颅骨内外板骨质离断,相应部位头皮软组织略有水肿,余未见异常。诊断:(1)蛛网膜下腔出血;(2)左颞顶部颅骨骨折;(3)头皮血肿。15 h后复查CT示:双侧大脑半球及双侧小脑半球见对称性广泛低密度影(图2),CT值约20HU,灰白质界面消失,脑沟、脑回消失,双侧额顶部脑沟及双侧外侧裂内见高密度影,基底节区核团未见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尚未见受压征象,左颞顶骨折情况同前,余未见异常。诊断:(1)广泛外伤性脑梗死;(2)蛛网膜下腔出血。

    2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的结果。头部外伤后发生脑梗死较少见,本病多发于儿童,以婴幼儿更常见[1],与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本病于1992年马东周[2]将其命名为创伤性脑梗死(TCI)或创伤性脑卒中,是脑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笔者查阅近14年TCI的报道,尚未见3个月婴儿TCI的报道。

    结合文献[2,3],笔者认为TCI多为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TCI较少见,而双侧对称性大面积TCI更加罕见。TCI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但学者们一致认为小儿颈部肌肉发育较头颅相对迟缓,支撑和保护作用稍差,小儿脑血管纤细加之植物神经功能发育尚不健全,小儿血管调解功能差,受伤后易发生痉挛,加之脑深部穿支动脉及分支比较细小,而且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行程较长,彼此无吻合网,又由于局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故外伤性脑梗死多发生在基底节区。肖三潮[4]等学者认为大面积TCI早期发生者可能是机械性压迫,血管壁损伤所致。迟发性TCI主要是脑血管痉挛引起,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性CSF的刺激,5-HT、血红蛋白降解产物、自由基等均可致血管痉挛。有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约40%可产生脑血管痉挛。本病例导致大面积对称性TCI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外伤时血栓的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性CSF的刺激以及我院地处高原地区缺氧综合因素所致。

    综合各文献报道笔者认为TCI是由于外伤使脑动脉或颈部血管损害,造成血管血栓形成或闭塞,这些损伤包括血管痉挛、挫伤血管内壁损伤,其中血管痉挛可能是最主要原因[5]。

【参考文献】
  1 张庆江,戴春娟,马骁,等.婴幼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天津医药,2000,28(6):362.

2 马东周,郭明志,翟建文.小儿脑梗塞与创伤.小儿急救医学,2002,9(1):57.

3 赵滨,王春祥,李欣.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11):949-950.

4 肖三潮,张昌荣,徐创.小儿脑外伤与大面积脑梗塞2例报告.陕西医学杂志,2001,30,(4):239.

5 李永明,史锡文.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2):51.


作者单位:816000 青海格尔木,解放军第22医院CT室

作者: 张建勇,侯 勇,向兴利,郭彦伟,邓 伟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