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8期临床护理

巴曲酶注射液、甘露醇与速尿联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3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科自2001年1月~2003年11月以来,应用巴曲酶注射液、甘露醇与速尿联合应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3例,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给予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巴曲酶注射液,首剂10U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之后隔日给予5U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共3次,同时给予20%甘露醇250ml,每8h1次,静滴,并予以速尿40mg,入......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自2001年1月~2003年11月以来,应用巴曲酶  注射液、甘露醇与速尿联合应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46~69岁,平均5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3例,发病距用药时间:6h内2例,6~24h6例,25~72h5例,均经头颅CT确诊,梗塞灶直径4.8~7.8cm,平均5.7cm,左侧者9例,右侧者4例,确定无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给予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巴曲酶注射液,首剂10U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之后隔日给予5U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共3次,同时给予20%甘露醇250ml,每8h1次,静滴,并予以速尿40mg,入小壶,每日2次,共2~3周,治疗前后测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

  1.3 疗效制定

    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在治疗前和出院前进行评分,根据积分减少的程度进行判定为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 [1]  。

     2 结果

     基本治愈2例(15.3%),显著进步6例(46.2%),进步3例(23.0%),无变化1例(7.6%),恶化1例(7.6%),恶化者死于脑疝,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未见明显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原则 [2]  是调整血压,防止并发症,防止血栓进展,减少梗塞范围,即减小半影区,对大面积脑梗死应减轻脑水肿。大面积脑梗塞的定义有作者认为即两个脑叶以上的梗塞 [3]  。对于调整血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的血压应维持在发病前的较高水平,一般不使用降血压药物,以免减少脑血流灌注量,加重梗死。对于防止并发症,因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肾功能不全,因此,此项工作是基础治疗不可忽视,否则可发生合并症导致死亡,注意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及褥疮,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监测心、肾功能情况,并予相应处理。对于防止血栓进展,减少梗死范围,即减小半影区,我们应用了巴曲酶注射液,本品能分解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凝固力,抑制血栓形成。同时,它还具有诱发t-PA的释放,增强t-PA的作用,促进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溶酶,以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对于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我们采用了甘露醇和速尿联合应用,甘露醇 [4]  静脉注射后,由于血浆渗透压提高,甘露醇又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使得水分自组织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移向血循环,从而降低颅内压力,本品不进入细胞内,故一般无颅内压的反跳回升现象,本品在肾小管几乎不被重吸收,由于高渗而导致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产生利尿脱水作用。速尿 [4]  :本品为强利尿剂,主要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髓质部对Na + 和Cl - 的重吸收,对升支的皮质部也有作用,大量的NaCl滞留于肾小管内,水分的重吸收也相应被抑制,另一方面,保留于肾小管腔液中而随尿排出的Na + 、Cl - 的增加,再吸收到肾髓质组织间液的Na + 、Cl - 减少,肾髓质间质建立高渗梯度的机制被破坏,肾浓缩能力下降,抗利尿激素作用效应也减弱,也有利于水的排出。总之,通过巴曲酶注射液降纤,抑制血栓形成,甘露醇、速尿交替使用降低颅内压,可使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0(6):379.

    2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3.

    3 李嘉.大面积脑梗塞10例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1,17(1):13.

    4 汤光.现代药物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548-549,558-559. 
 
  作者单位:102300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内科

作者: 李卫东 2005-6-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