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4期

急进高原急性胃黏膜出血72例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胃黏膜在低氧环境下的变化。方法入选72例急进高原患者胃镜下的镜像改变及病理特点,并进行随访。结果胃黏膜呈散在片状、点状和新鲜活动性出血象为100%。充血、淤血、黏膜糜烂、胆汁反流、胃蠕动迟缓次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胃黏膜在低氧环境下的变化。方法 入选72例急进高原患者胃镜下的镜像改变及病理特点,并进行随访。结果 胃黏膜呈散在片状、点状和新鲜活动性出血象为100%。充血、淤血、黏膜糜烂、胆汁反流、胃蠕动迟缓次之;应激性溃疡少。结论 低氧环境下可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

【关键词】  高原;低氧环境;急性胃黏膜出血;胃镜

    自2003年4月~2007年6月,我们收治因急速进入高原(一般超过3500 m)低氧环境后,在2~8天内无任何诱因而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且均在出血后48 h内行胃镜检查术,现将胃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18~58岁,平均38岁,男女之比为2.6∶1,均为汉族。职业:军人22例,内地民工33例,工人10例,干部7例。

    1.2  方法  72例在本次病前无胃病史,常规胃镜检查,于出血处取活检1~2块。并送病理切片镜检。

    2  结果

    病理报告结果:72例均为浅表性胃炎伴新鲜出血型和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出血型;其中2例证实为伴发溃疡,见表1。表1  胃镜检查结果(略)由表1可见,胃黏膜呈散在片状、点状和新鲜活动性出血象为100%。充血、淤血、黏膜糜烂、胆汁反流、胃蠕动迟缓次之;应激性溃疡少。可见急性胃黏膜出血症,在高原地区发现较为多见。

    3  讨论

    长期以来,高原医学家观察到,急性胃黏膜出血在高原地区相当常见。本组72例均有急性胃黏膜出血,但伴有胃黏膜糜烂者有18例,占25.0%,且有2例合并应激性溃疡;如诊治不及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关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3.1  低氧环境对胃肠道血管及血流量的影响  在海拔3500 m高度氧分压为13.7 kPa,吸入氧的氧分压为12.4 kPa,为平原地区的63%,低氧环境可引起人体各部位的血管改变,同样导致胃肠道血管的急性扩张充血、血流淤滞现象。肝脏充血更阻碍胃肠道血液的回流。从高原缺氧对微循环的研究发现[2],移居和急速进入高原者的组织处于急性缺氧状态,机体在加速适应低氧环境过程中,为增加氧的摄取和利用率,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而胃肠道黏膜内的血管同样会发生上述改变,由于开放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使胃肠道变形加重。急速进入高原后,由于以缺氧为主的一系列高原反应,导致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丘脑功能障碍、垂体前叶大量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高分泌,引起胃壁血流减慢,局部营养障碍,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亢进,胃黏液分泌抑制,导致胃黏膜的糜烂出血[3]。

    3.2  低氧对胃黏膜的损害  胃黏膜处于急性低氧状态,出现与缺血相似的改变。胃黏膜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屏障作用减弱,胃腔中氢离子逆弥散入黏膜上皮细胞中,黏膜细胞广泛小片状坏死,形成广泛的小而浅表的溃疡或糜烂,极易出血。

    从本组病例及发病机制表明:对急速进入高原发生的胃出血,临床应首先考虑到高原性急性胃黏膜出血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用高原医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184.

2 张德明,刘勇,周继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4例胃镜所见.人民军医,1989,338(1):23.

3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87-2091.


作者单位:816000 青海格尔木,格尔木市石油医院

作者: 昝永革,祁 明,许存详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