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5期

心理护理在全麻苏醒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全麻苏醒有无帮助。方法选择择期进行全麻的手术患者50例,麻醉前访视患者时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全麻患者在苏醒时的临床表现,是否能记得麻醉前麻醉医师对自己的嘱咐。结论心理护理对全麻苏醒是有帮助的。【关键词】心理护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全麻苏醒有无帮助。方法 选择择期进行全麻的手术患者50例,麻醉前访视患者时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全麻患者在苏醒时的临床表现,是否能记得麻醉前麻醉医师对自己的嘱咐。结果 48例患者安静从全麻中醒来,仅有2例出现烦躁情况。结论 心理护理对全麻苏醒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  心理护理;全身麻醉;苏醒

    患者住院以后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需要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此种不良心态更加严重。患者来自各个层次,由于文化程度、性格、心理素质等不同,自身化解不良心态的能力也不同。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患者的时候,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麻醉医师需因人而异,灵活应用宣讲技巧。首先要尊重患者,以诚相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态。

    无论手术大小,对患者来说都是一种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有的患者临上手术台时,还可能出现四肢发凉、发抖,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态心理活动。笔者将心理护理应用到全麻苏醒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和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择期手术实施全麻的患者50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50~70 kg,智力正常,无精神疾病,无智力障碍和听力损害。手术日前一天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患者。首先查看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信息,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既往病史及入院后的各项检查结果,做到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心中有数。然后到病房确认患者,首先自我介绍,发放麻醉访视单,询问患者病史。首先询问患者个人史,着重了解患者的劳动能力,能否胜任较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有无饮酒、吸烟的嗜好,有无失眠或服用催眠药等情况。然后询问既往史,了解既往患过何种疾病,重点了解和麻醉有关的疾病,如风湿病、心脏病、肺及气管疾病、肝病、肾病、脊柱疾病、过敏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等;同时询问是否出现过心前区疼痛,劳动和爬楼梯后心慌气急等不适症状;再了解有无药物治疗史,特别询问是否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高血压药、抗凝药、降血糖药、镇静和安定药等,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最后询问麻醉史,如果有要询问,是何种麻醉方式,有无麻醉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告诉患者术前需要注意的一些相关事宜,如从何时停止饮食,手术日前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手术当日应该取下首饰,安心睡眠等。多说患者的有利条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诱导患者说出自己对手术和麻醉的疑问,并选择恰当的机会,用合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中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时的体位,以及患者需如何合作,以及此种麻醉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风险,让患者对此种麻醉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介绍手术风险时,麻醉医师应注意措辞,避免使用敏感词句,以免加重患者的思想负担,并且告诉患者,任何麻醉都会有客观存在的风险,但它不一定会发生,患者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麻醉医师尽力避免风险。此时,一定要让患者知道,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一样,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把病治好,让患者充分信任麻醉医师,以达到手术的最佳效果。

    手术当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地对待患者,告诉患者现在应该做什么,待患者平躺在手术台上后,开放静脉通道,并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麻醉进行之前,麻醉医师应告诉患者,现在会用药让他睡觉,不用紧张,手术期间麻醉医师会一直在身边看护他,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会叫醒他,此时患者应慢慢醒来,不要乱动。当这些问题交代清楚后,即用咪哒唑仑0.15~0.2 mg/kg,芬太尼3~4 μg/kg,丙泊酚1~2 mg/kg,维库溴铵0.07~0.15 mg/kg诱导,快速插入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控制呼吸。术中用丙泊酚8~10 mg/(kg·h)、芬太尼2 μg/(kg·h)、维库溴铵0.04 mg/(kg·h)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缝合皮肤前改控制呼吸为辅助呼吸,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待自主呼吸平稳、有力后,让患者脱氧,吸尽气管内和口腔里的分泌物,呼唤患者姓名,患者能清楚对所提出问题作出正确应答,拔除气管导管,结束全麻,送回病房交班。手术当日和术后第一天到病房随访,询问患者在苏醒时的感受。

    2  结果

    所观察50例患者当中,有例48患者安静从全麻中醒来,仅有2例患者苏醒时出现情绪较为烦躁的状况,大多数患者反映,在全麻结束时,就听见比较遥远的地方有人在叫自己,就强迫自己醒来,随着意识逐渐恢复,就会慢慢想起麻醉前麻醉医师对自己说的话,就会努力安静地醒来。这说明,麻醉前对患者所作的心理护理对全麻苏醒是有较大的帮助。

    3  讨论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无论手术大小,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创伤。我国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手术之前常有以下心理活动,对进行手术一是感到害怕,二是感到担心。怕的是手术中和手术后疼痛,担心的是手术是否会出现意外,是否会危及生命,是否会致残和毁容等。入院时盼着早日手术恢复健康,而一旦确定了手术日期,又会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手术日前晚服用了安眠药,仍然会出现难以入睡的状况。麻醉医师针对患者这些心理活动,于麻醉前访视患者的时候,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对麻醉和手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全麻患者的术后苏醒有重要作用,并且也有利于患者手术后的身体恢复。

    资料显示,许多面临手术的患者,主要担心的是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疼痛,担心麻醉药对自己无效[1]。由此可产生焦虑和惶恐不安。因此,麻醉医师在麻醉前访视患者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告诉患者手术过程中是不会疼痛的,如果疼痛手术医师是无法进行手术的,手术后不会很痛,可以用麻醉性镇痛药进行镇痛。

    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患者术前这种焦虑恐惧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手术中出血量增加,愈合缓慢等[2]。而且,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还易引起许多麻醉并发症,如全麻患者苏醒期烦躁不安,心跳突然加快,血压剧烈升高,从而影响全麻患者的清醒程度,进而影响手术患者的恢复。麻醉前访视患者是患者麻醉前准备的基本环节,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减轻或解除患者焦虑的效果,尽管这种非药物性解除焦虑方法费时、费力,但确是一种有效的措施[3]。因此,麻醉医师在麻醉前访视患者的过程中,对需要进行全麻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就显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8-789.

2 胡佩诚.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76-177.

3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48-456.


作者单位:443000 湖北宜昌,宜昌市卫校附属医院

作者: 韩正慧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