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6期

腹泻患者3例误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腹泻误诊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而误诊,现分析如下。11例肠套叠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患儿,男,2岁。因5h内腹泻6次到我院就诊,又因大便常规异常以急性菌痢入院。误诊分析:夏秋两季是急性菌痢的高峰季节,腹泻、大便常规异常是急性菌痢的常见症状。...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腹泻 误诊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而误诊,现分析如下。
   
    1   1例肠套叠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患儿,男,2岁。因5 h内腹泻6次到我院就诊,又因大便常规异常以“急性菌痢”入院。经输液并加抗生素治疗,查大便常规:脓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少见,以急性菌痢收入院。即予以输液加抗生素治疗,4 h后病情仍不好转再次查体,腹部柔软可触及约5 cm×6 cm大小包块,立即转入上级医院外科,手术后诊断为肠套叠。
   
       误诊分析:夏秋两季是急性菌痢的高峰季节,腹泻、大便常规异常是急性菌痢的常见症状。若不提高警惕,查体不仔细也容易误诊。肠套叠是外科急腹症,早期诊断有可能通过灌肠等而使肠管复原,从而避免手术。本病误诊时间越长,则危险越大。本例经手术转危为安。
   
    2  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误诊为肠炎                      
   
       患者,男,32岁,农民,诉脐周阵发性腹痛腹泻24 h,水样便,10次/d,白天在村卫生室输液治疗,用药不详,无效来院。体检心率7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粗,无啰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皮肤有少量出汗,当时诊断为肠炎,用654-2针10 mg、左氧氟沙星针补液治疗,当晚稍好转,第二天仍用前药,到第二天下午,家属诉患者腹泻加重,进病房发现患者大汗,房内有特殊气味,辨认后确定是有机磷农药的气味,检查患者瞳孔为针尖样,再次询问病史,诉患者三天前曾使用过农药,未换衣服。马上检查胆碱酯酶后确诊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治愈。                      
   
       误诊分析:(1)诊断思路狭窄,腹痛腹泻只想到常见原因,检查不仔细,第一次未检查瞳孔。(2)第一次检查时闻到患者身上的气味未深查,以为是不卫生之故。直到患者症状加重,出汗增多,房内气味加重才引起注意。
   
    3  1例心肌梗死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患者,女,80岁。2 h前无诱因稀便3次(无脓血)。同时上腹痛、恶心并呕吐2次(胃内容物)而夜间就诊。查体:面色苍白,痛苦面容,BP 15/10 kPa、心音规则,心率82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上腹压痛(+),初诊为急性胃肠炎。经输液加用山莨菪碱、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2 h后病情仍不减轻,检查心电图异常而转入上级医院,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误诊分析:急性胃肠炎的诊断并不难,但应排除其他疾患。在夜间休息时发作的无诱因的上腹痛、恶心、呕吐的老年人,应尽快检查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排除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及时发现,及早住院进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夏秋季是腹泻病高峰季节,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肠套叠、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肌梗死患者虽然少见,但容易误诊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应吸取以上教训,遇到类似情况,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诊断。
   
     (编辑:齐  栩)


作者单位:318059 浙江台州,台州市金清镇卷桥卫生院

作者: 梁钊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