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6期

皮肤交感反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交感神经系统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任何周围神经包括植物神经均可受累,且植物神经是最早和最容易受累的。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能准确反映植物神经的早期变化,是一种有价值的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1,2]。我......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糖尿病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任何周围神经包括植物神经均可受累,且植物神经是最早和最容易受累的。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能准确反映植物神经的早期变化,是一种有价值的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1,2]。我们对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皮肤交感反应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寻找早期较准确地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组患者共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0~72岁,平均59岁,均为2005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符合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无酒精中毒及长期用药史。病程1个月~25年,平均13.2年。空腹血糖7.5~15.6 mmol/L,无症状16例,神经系统查体均无阳性发现。有症状24例,为皮肤蚁走感、烧灼感、针刺感及肢体麻木,仅5例有跟腱反射低下。健康对照组30例,年龄、性别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仪器及检测方法  采用牛津Oxford十通道肌电图仪对上述所有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进行交感皮肤反应及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被检查者仰卧放松,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测定,室温保持在22 ℃~25 ℃,皮肤温度控制在32 ℃以上。记录电极采用表面盘状电极,上肢手心记录,手背参考,下肢足心记录,足背参考。用表面电极分别刺激腕部正中神经,电流强度20~30 mA,电流脉宽0.1 ms,分析时间10 s,灵敏度0.1~1.0 mV/cm,刺激2~5次,刺激间隔在1 s以上,以减少刺激部位的适应性。分别测量起始波的潜伏期与主波波幅。对所有的受试者均进行上肢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检查或下肢胫神经运动及腓肠神经感觉传导检查,测量各电位的起始潜伏时、波幅和传导速度。
   
    1.3  统计学方法  分别测量两组病例周围神经SSR起始波的潜伏期和主波的波幅,分别计算并用t检验比较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行SSR检测结果见表1。糖尿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各肢SSR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仅5例患者四肢可正常引出SSR,7例患者四肢均未引出SSR,35例患者至少有一肢SSR潜伏期异常,异常率87.5%。30例对照组中28例可正常引出SSR, 仅有2例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异常者均为有症状组,其中腓肠神经波幅减低者16例(40.0%),同时伴有运动神经传导波幅减低者5例(12.5%),传导速度减慢者5例(12.5%)。表1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SSR潜伏期和波幅的结果
   
    3  讨论
   
       糖尿病常引起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多发性感觉运动神经病,但糖尿病早期累及的是无髓小纤维和有髓小纤维的植物神经,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为感觉麻木疼痛,尤其四肢远端有烧灼感,但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或很轻微。通过临床表现判断极为困难,待症状出现后,治疗已很困难,传统的镇痛药治疗效果差。
   
       Nazhel等[2]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SSR检测,发现70%的患者SSR异常,异常者均无临床症状及体征,手足的SSR潜伏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他认为SSR潜伏期的测定是判断感觉多神经通路传导的客观方法,可用来判断糖尿病亚临床的交感神经系统病变。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40例糖尿病患者仅有5例四肢SSR正常引出,35例患者至少有一肢SSR潜伏期异常,异常率87.5%,较国外文献报道高。Torigoe[3]发现SSR是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交感神经功能最敏感的方法,较SCV及MCV敏感,是目前其他临床电生理技术不能做到的。本组SSR检测的异常率87.5%,明显高于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异常率40%,与文献一致。SSR是一种与汗腺活动有关,并反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功能状态的表皮电位,它提供了检测周围神经无髓交感神经纤维功能的方法。SSR潜伏期反映的是引起发汗神经冲动传导时程,而波幅反映的是有分泌活动的汗腺的密度[1]。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组起始潜伏期明显延长,表明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而两组间波幅差异无显著意义,此与国内文献相符[4]。
   
       总之,SSR是一种有价值的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且阳性率高,能比NCV更早发现周围神经损害,能发现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亚临床病变,方法简便、易操作、无损伤,结果与临床相关性较好,可以使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可作为临床疗效评定与病情随诊的可靠指标。

【参考文献】
  1 潘映福.临床诱发电位,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5-168.

2 Nazhel B,Yetkin I,Irkec C,et al.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in diabetic neuropathy.Electromyogr Clin Neurophysiol,2002,42:181-185.

3 Torigoe K,Numata O,Yazaki S,et al.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in diabetic children:do diabetic children have diabetic neuropathy.Pediatr Int,1999,41:631-636.

4 贾志荣,石昕,黄一宁.SSR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6(3):188-190.


作者单位:10003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薛迎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