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8期

肝胆湿热型痤疮的临床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肝胆湿热痤疮中医治疗寻常痤疮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的皮肤病。传统理论多从肺、胃、脾辨治,常用分型治疗为:肺经风热型用枇杷清肺饮疏风清肺,肠胃湿热型用茵陈蒿汤加减清热化湿通腑,脾失健运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化湿,没有涉及肝胆湿热的病机。而文献资料对寻常痤疮肝胆湿热病机也很少记载及......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肝胆湿热 痤疮 中医治疗

    寻常痤疮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的皮肤病。传统理论多从肺、胃、脾辨治,常用分型治疗为:肺经风热型用枇杷清肺饮疏风清肺,肠胃湿热型用茵陈蒿汤加减清热化湿通腑,脾失健运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化湿,没有涉及肝胆湿热的病机。而文献资料对寻常痤疮肝胆湿热病机也很少记载及探讨。在临床中,通过对124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辨证,认为肝胆湿热型见证的有50例,并使用龙胆泻肝汤为主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4%,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肝胆湿热型寻常痤疮患者5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4岁,平均22.5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5天,平均4年。

    1.2  治疗方法  基础方:龙胆草10 g,山栀子10 g,黄芩10 g,柴胡5 g,生地15 g,车前子10 g,木通 5 g,甘草5 g,紫草20 g,大青叶20 g,当归尾5 g。加减法:大便秘结加大黄6~10 g,热毒壅盛加夜游丹12 g,野菊花12 g,口渴加花粉15 g,脾胃素虚去木通加海螵蛸12 g,生姜6 g,结节囊肿甚加皂角刺10 g,牡蛎20 g。煎服法:头煎水800 ml,煮取200 ml,每日1次顿服,女子月经来潮停服。外治法:用中药渣加水500 ml,二煎取200 ml,用药棉浸润药液湿敷患部,每日2次,每次约30 min。治疗期间,全部病例均使用上述方法,无加用其他任何药物。

    2  结果

    疗效标准及治疗效果,见表1,图1。表1  部分病例治疗效果

    在本组50例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中,其中痊愈:粉刺、丘疹、疱疮等寻常痤疮病灶全部消失,仅留下轻微色素沉着或脱痂点,中医肝胆湿热消除31例。显效:粉刺、丘疹、疱疮等寻常痤疮病灶消除80%以上,中医肝胆湿热见证基本消除10例。好转:粉刺、丘疹、疱疮等寻常痤疮病灶消除50%~80%,中医肝胆湿热见证有明显好转6例。无效:粉刺、丘疹、疱疮等寻常痤疮病灶消除不足50%,或无效,中医肝胆湿热见证无明显变化3例。疗程最短为12天,最长72天,平均26天。

     3  讨论

    肝胆湿热这一病机对寻常痤疮辨证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在传统的分型基础上增加肝胆湿热型,可以使其辨证分型更加完善。

    调查发病原因后发现,其病因与工作学习过分紧张,或经常熬夜,或常食用快餐、甜食、油炸食品,或常饮酒,或生活工作不稳定有关。另一方面,传统辨证三型患者发病后,因容貌失雅,心情不畅,压力过大也可继发为肝胆湿热型,但无论是初发或继发,只要具有肝胆湿热见证,均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为主进行治疗。

    龙胆泻肝汤是清泻肝胆湿热的代表方剂,在应用该方治疗肝胆湿热型寻常痤疮患者时,再加上大青叶、紫草凉血解毒化斑,皂刺、牡蛎拔毒去粉刺,或以丹参、野菊花增效解热毒,活瘀血,大黄通便解疮毒,共奏清泻肝胆湿热,消疹除疮,去刺的功效。但龙胆泻肝汤多苦寒,易伤脾胃,应中病即止。

    本方泻中有补,疏中有养,既泻肝用,又保肝体,攻不伤正,养不留邪,实为泻肝胆、利湿热之良方。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461000 河南许昌,许昌市建安医院

作者: 李曼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