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12期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健康需求与指导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对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栓塞治疗方法,通过入院宣教,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达到使患者接受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保健能力。【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健康需求指导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s)发生率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对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栓塞治疗方法,通过入院宣教,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达到使患者接受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保健能力。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健康需求指导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发生率约为人口的1%,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以40~60岁常见。为动脉壁薄弱处的病理性膨出,多呈囊状,少数呈梭状或蛇状盘曲。一般直径为0.5~1.0 cm,如在1.5~2.5 cm称为大型动脉瘤,>2.5 cm者称为巨型动脉瘤。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约20%动脉瘤为多发[1]。病因多为先天所致或极少数由外伤引起。先天性主要由于脑血管分支处血管壁较薄,在血流冲击下,增加了动脉瘤的发生几率;在脑血管分支处血管壁较薄的先天条件下,加上后天血管壁的硬化、老年退化性血管变化等原因,致使动脉瘤发生。其他较少成因包括感染、外伤、肿瘤、药物等因素也会增加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几率。因此,高血压病患者、中老年人的颅内动脉瘤发生几率较高。平时多无症状,出现头痛或眩晕时多提示动脉瘤破裂,病人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和神经定位体征。有的出现意识障碍,出血形成较大血肿时,可出现脑疝导致死亡。由此可见是一组病死率、致残率都很高的凶险疾病。

    临床目前有两种方法治疗:手术治疗与微创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损伤性大、并发症多、受到肿瘤部位等因素的局限。微创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的方法。成功率约90%以上。通过手术方式的选择可分为<1 mm载瘤动脉闭塞术-动脉栓塞术。动脉栓塞术适用于动脉瘤颈体比例<1,且动脉瘤直径>3 mm的囊性动脉瘤[2]。我科自2003~2008年开展颅内动脉瘤栓塞术7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7例,男4例,女3例,年龄27~53岁,头部CT、MRI检查后,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瘤2例,床突上颈内动脉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1例。其中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例术前出现中等程度的脑血管痉挛而延迟手术,其余均在完善术前准备后行栓塞治疗。

    2  入院宣教

    (1)新入院的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陌生,需要我们热情主动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医生技术水平、责任护士资历,帮助促进病友之间的良好的关系,使患者及家属对我们产生亲切感及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心理支持和疏导。对择期进行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及家属说明介入手术的必要性、先进性、手术方法等,请已接受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谈自己的感想,让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3)尽可能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尊重病人的隐私,维护其自尊。

    3  术前指导

    (1)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告诉病人不能起坐、洗头、沐浴、如厕及其他下床活动,尽量满足病人的日常需要,尽可能地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避免声、光刺激和频繁接触。(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有无头痛加剧,恶心、呕吐,有无眼睑下垂、复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3)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人,术后常因平卧位和肢体制动所致排尿姿势改变,担心穿刺处出血,不习惯他人在场的环境下排便等多种因素,造成不同程度排尿困难、尿潴留。在术前平卧位一侧肢体制动情况下进行排尿训练是预防术后排尿困难的有效护理手段;对于害羞病人可以减小陪客数量,再用屏风遮蔽。也可以尝试使用热敷小腹部;倾听流水声诱导等方法。(4)防止出血。多加安慰,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因素。(5)指导患者采用缓解头痛的方法。告诉病人头痛的原因,指导可以冷敷头部及颈部;分散病人注意力,一边与之交谈,一边按摩头部及合谷穴;指导病人想象自己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有节奏的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达到缓解的目的。必要时使用镇静或止痛药品。(6)保持大便通畅。病人使用脱水剂后,大量吸收肠道内的水分,加上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使大便变的干燥。指导患者多进粗纤维食物,多饮水,食物中可加些香蕉、麻油等润肠食物。每天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的次数。必要时使用开塞露。(7)秋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8)局麻患者术前4~6 h禁食禁水;全麻患者术前9~12 h禁食禁水。(9)做好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询问药物过敏史;会阴部、双侧腹股沟备皮等。

    4  术后指导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感觉、运动、语言等变化,并维持血压与正常水平或稍低于治疗前基础血压。(2)脑血管痉挛的观察:脑血管痉挛是栓塞治疗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张口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若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血压下降,短暂性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可能是脑血管痉挛所致,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扩容、解痉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组织缺氧,应用尼莫地平、706代血浆等药物扩张血管,提高血容量。在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心率、血压的变化[3]。(3)麻醉清醒,肠蠕动恢复后,给予流质饮食,鼓励其多饮水,促进造影剂从肾脏排泄,以免引起肾功能损害。(4)鼓励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以补充术前禁食水引起的血容量不足。用关心的语言告知病人不用担心大小便问题,并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5)指导患者卧床休息24 h,穿刺部位沙袋压迫6 h,制动8 h。必要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穿刺侧肢体给予约束、固定。(6)指导患者平卧为主,若全身腰酸背痛想翻身时,按压穿刺点,协助病人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弯曲,健侧下肢自由屈伸,减轻限制性体位造成的躯体疲劳。(7)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觉。如有头痛或头痛加重时,提示有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可能,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诉穿刺点疼痛时,查看局部有无渗血、肿胀,告知患者因术中反复穿刺、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成皮下血肿,必要时给予重新包扎止血,为减轻痛苦可给予止痛、镇静处理。患者诉小腿剧烈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时,提示有股动脉血栓可能,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8)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对有癫痫病史的患者,要坚持抗癫痫治疗,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停药。告知患者有效的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对手术非常重要。常用的抵可力得、阿司匹林这些抗凝药对胃有刺激性,一般安排在早餐后顿服。对一些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如含乙醇的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等要避免服用。抗凝药有引起出血的可能,注意有无牙龈出血,皮肤有无出血点及瘀斑等,还要检测出、凝血时间,及时抽血送检。

    5  出院指导

    要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合理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稳,避免情绪波动。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气候变化,规律服药,切忌血压忽高忽低。出院后按医嘱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专科门诊随访,3~6个月复查DSA,了解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变化情况。半年内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及危险性工作。

    6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有缺陷或血流压力异常而形成的局部突出。近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学的突起,使许多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得到有效治疗。在护理工作中发现,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患者及家属不了解疾病的起因,栓塞原理,栓塞术后效果,术后注意事项等。不能正确进行自我保健,术前术后不能主动配合医护治疗。这时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使患者接受治疗,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神经外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39.

2 冷冰,宋冬雷.神经外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51-352.

3 段传志,黄庆.机械可脱式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6):366-367.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铜陵市人民医院脑外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