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1期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护理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mdash。胃液的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性慢性病之一,其形成和发展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溃疡部位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二者之比为3∶1,随着平均年龄增长......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护理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胃液的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性慢性病之一,其形成和发展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溃疡部位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二者之比为3∶1,随着平均年龄增长,老年患者比例有所增加。我科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502例,在内科治疗中强调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以服药指导、消毒、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新的临床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02例,其中男398例,女104例,年龄在20~58岁,平均29岁,包括十二指肠溃疡186例,胃溃疡273例,复合性溃疡43例,全部病例均经电子胃镜证实为活动性溃疡,并经美蓝三步法检测,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者356例。

    1.2  治疗  奥美拉唑20 mg早晚饭前30 min口服,服4~6周,替硝唑0.1 g早晚服,果胶铋150 mg每6 h一次共服2周,中医中药治疗:肝胃不和证以疏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加减。脾胃虚寒证治以温胃健脾,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气滞血瘀证以祛瘀止痛,方用失笑散加减。脾胃湿热证以清热化湿,方用小陷胸汤加减。

    2  病因和病理

    溃疡常发生于与胃酸接触的胃及十二指肠部位,而真性胃酸缺乏则不发生溃疡,提示本病的发生与胃酸的消化作用有关。正常情况下,胃黏膜屏障有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并不引起溃疡,因此,胃酸分泌过多和局部黏膜防护机制降低可能是发病的根本环节。胃肠道分泌、消化运动等功能及其血液循环是由大脑皮层和丘脑通过植物神经及内分泌系统调节,中枢性迷走神经的异常兴奋,促使胃酸分泌增多,胃壁张力增加,影响黏膜防护机制,导致溃疡发生。此外,持续和过度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抑郁等神经、精神因素,对溃疡发生和复发有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胃酸和胃蛋白酶并不引起胃黏膜损害,主要是胃黏膜上皮细胞膜脂蛋白层能阻止胃内氢离子逆向弥散而进入胃壁,使胃壁不受胃酸侵犯,故称为黏膜屏障。但多种原因可损害胃黏膜屏障,如未充分咀嚼的粗糙食物,过酸及辛辣食物或过量饮酒等,可引起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咖啡和浓茶刺激胃酸分泌,利血平和组织胺类药物增加胃酸分泌引起溃疡,又如阿司匹林、酒精及十二指肠反流液中的胆盐、胰液破坏胃黏膜上皮,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黏膜下血管扩张、渗出,从而促进胃黏膜糜烂及溃疡形成。另外,长期大量吸烟、饮酒易引起溃疡,也不利于溃疡愈合,易引起复发。

    2.1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2.1.1  情志所伤  忧思恼怒,情怀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胆,横逆犯胃,侮脾,可使脾升降失调,气血瘀滞不畅,而致胃肠病。

    2.1.2  饮食所伤  饥饱无常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之气,脾失运化,胃气不降,中止壅滞则胃脘胀病,或过食生冷,寒凝胃肠,气血凝滞不通,致胃寒作病,或恣食肥甘辛辣,过饮烈酒,损伤脾胃,以致湿热为生,阻滞中焦,气血不和而致胃病。

    2.1.3  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先天禀赋不足,或胃病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耗伤脾胃之气,或劳倦内伤,耗伤脾气或用药不当,损伤脾胃,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偏于阳虚者,常因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而诱发;偏于阴虚者,常因进食燥热辛辣之品,或情志郁结而诱发;若脾虚不能流血,血渗脉外,可致呕血、便血。

    2.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慢性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具有规律性、周期性、季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此外还有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典型的无并发症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其疼痛性质具有以下特点:(1)慢性:多起病缓慢,病史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并有反复发作的过程。(2)部位与性质:胃溃疡疼痛的部位在剑突下或腹部中线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在剑突下偏右,范围较局限,疼痛常为灼痛、隐痛、胀痛、饥饿感,或剧痛等,能为碱性药物所缓解。(3)节律性:疼痛的发生和消失与进食有一定的关系。胃溃疡常在饭后半小时内发作,经1~2 h胃排空后开始缓解,规律为进食—疼痛—缓解,缓解是在胃内容物排空后出现,故患者不愿多吃希望疼痛少发或轻发;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疼痛,多为饭后3~4 h发生,许多患者夜间疼醒,进食或服碱性药物能迅速缓解,故患者常喜欢增加餐饮。(4)周期性:发病多与季节有关,气湿、季节剧变易引起复发,秋末冬初是发病最多的季节。

    溃疡病在缓解期体征可不明显,病情发作期可有上腹部压痛,多和溃疡存在部位相一致,可能由于内脏交感神经感觉纤维有脊髓内与体表局部感觉神经的交通支,因而使体表局部敏感性增强而形成压痛点,舌象在溃疡病亦有一定的特点,胃溃疡时舌苔多为白腻,偶有片状剥脱性改变,十二指肠溃疡时,舌质多平滑鲜红,舌苔却少。

    3  护理措施

    3.1  服药指导  嘱患者按医嘱服药,不可漏服,奥美拉唑20 mg,替硝唑0.1 g,每日服2次,服药时间为早餐前和晚上入睡前,阿莫西林0.5 g,每日3次,如服用铋剂应和抗生素服用时间分开,至少间隔30 min,铋剂宜在三餐前和晚上入睡前给药,用铋剂为水溶性胶体大分子化合物,在胃酸作用下与溃疡面的蛋白质结合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胃酸对溃疡面的侵蚀,保护胃黏膜。服中药时,脾胃虚寒者宜温服,并在疼痛发作前服药;虚热者,宜稍凉服,可多次分服或在服药前用鲜生姜擦舌面,丸药质地较硬者,用温开水化服。

    3.2  消毒  (1)患者急性期入院后,将同病种安排在同一病室,嘱患者大小便在固定的容器内,经医务人放入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处理后再排入下水管道。(2)病室内的洗手间和便器每日用消毒净消毒处理。(3)嘱患者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4)患者吃剩的食物、用过的餐具、呕吐物等都先消毒后处理,以免成为传染源继续播散。

    3.3  心理护理  生活精神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的结合以及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不良的心理因素可诱发和加重病情,而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因病疼痛刺激或并发出血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胃黏膜保护因素减弱,损害因素增加,使病情加重,故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同时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了解本病的诱发因素,疾病过程和治疗效果,增强了治疗信心,克服焦虑、紧张的心情。

    3.4  饮食护理  胃痛与饮食的关系极大,饮食失调,进食无定时,饥饱不均,或过食生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常可诱发和加重疼痛,而饮食护理适当,有助于药力的发挥,饮食护理的总原则应以患者食用后感到舒适或疼痛缓解者为宜,以食后加重疼痛者为忌。(1)饮食应以细、软、稀、少食多餐为原则,粗糙硬固,过咸,过酸,生冷油腻等食物能刺激脾胃或进一步损伤胃气,不宜食用。土豆、红薯等食物易致肠道气胀,上干于胃,使胃气壅阻更甚,应慎食。(2)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黏膜屏障作用。(3)有规律地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的消化活动节律。(4)急性活动期,以少食多餐为宜,每天进食4~5次,即可。(5)饮食应注意营养,但无需规定特殊食谱。(6)夜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零食。(7)在急性活动期应戒烟酒,避免咖啡、浓茶、肉汤和辣椒、醋等刺激性调味品或辛辣的饮料,以及损伤胃黏膜的药物。(8)坚持吃早餐,因为早餐离前一天时间相距太长,胃壁特别容易受侵蚀而造成溃疡,早餐应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质为主。

    3.5  健康教育  (1)同患者多交流,帮助他们了解病情,解除思想顾虑,解除溃疡病的原因。嘱坚持按医嘱用药,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经常询问患者病性和服药情况,使患者了解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目前的三联治疗方案,虽可根治本病,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如恶心腹泻、喉痛、真菌感染等,向患者解释这些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其坚持服药。(3)对患者积极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溃疡病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让患者明确病因,使其知道只有按疗程服完药,并复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才能彻底治愈,否则即使暂时无溃疡病的症状,也存在复发的危险。(4)嘱患者慎用易致溃疡病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药物,以防溃疡出血。(5)使患者明确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特别注意家庭内感染,做好餐具、洁具的消毒,如家庭成员中疑有类似溃疡病症状者及时到医院检查。   

    4  效果评价

    我们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对50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治愈率达96%,并大大降低了复发率,在复发患者中,绝大多数是不服从服药原则,未回院复查。

    5  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很多,人们一直以饮食护理作为消化性溃疡的重点,经过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精神调理亦很重要,此外,根治幽门螺杆菌亦是治愈此病的关键。因此,改变以往的护理方式,建立全新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念,总结为三条:(1)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本病的病因,服药原则,卫生消毒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排泄容易播散,所以排泄物应先消毒后再处理,患者的餐具要单独消毒,不可公用,以减少传播机会;(3)积极治疗,合理调养,定期检查。


作者单位:山东莱阳,莱阳市中医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