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3期

对抑郁状态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抑郁状态。心理分析。护理分析抑郁症作为一种心境障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但其是可以治疗的疾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抑郁状态;心理分析;护理分析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境障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但其是可以治疗的疾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抑郁症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涉及躯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包括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后者包括丧失自尊或有自罪感、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有自杀意念或想法等[1]。因此,抑郁症的治疗需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着重探讨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方法。患者均疗效显著,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将所选择的86份病历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 43 例,其中男 27 例,女 16例,年龄27~60岁,平均(44.2±15.3)岁,平均病程(7.6±6.3)年;治疗用药平均剂量,马普替林(160.25±50.75)mg。对照组43 例,男29 例,女14例,年龄28~ 62岁,平均(45.6±15.2)岁,平均(6.9±6.2)年;治疗用药平均剂量,马普替林(165.75±52.25)mg。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和治疗用药剂量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从入院起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

    2  讨论

    有研究证实[2],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还与其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和美好的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目的在于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孤独感等消极心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疾病作斗争,帮助患者适应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2.1  护士的语言、行为、态度均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  护理人员应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良好的医德及文化修养,具有同情心,对患者的异常行为不讥讽、不嘲笑,不使用对患者可能造成不良刺激的语言,善于从患者的言行中观察病情变化。时刻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使用美好的语言感染患者,提高患者的情绪。

    2.2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环境舒适,适当安排工娱疗,多做户外活动,以调动患者的情绪,唤起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懒散、行动迟缓的患者不催促,稍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并让其他患者向其学习,这样对两者都有好处。

    2.3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尊重患者,与患者交谈语言要有鼓励性,每句话都能给患者带来希望,使其相信先进科学的新技术、新疗法和护士的精湛护理,一定能治好自己的病。在治疗操作前,向患者讲明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建立起药物—心理—疗效的良性循环。对患者的不适感受表示同情和理解,同时向患者指出,美好愉快的心情可以减轻甚至消除身体的不适感受。引导患者参加有趣的娱疗活动,转移注意力,可有利于情绪的改变。

    2.4  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  患者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少,在接触时要以耐心缓慢的非语言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与支持。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引起患者对外界的注意,同时,利用治疗性沟通技巧协助患者表达其想法。如一女患者,37岁,诊断抑郁状态,情绪低落、哭泣,曾用绳勒脖自杀,被及时发现制止。护士除对患者给予同情、安慰外,并与之耐心交谈,鼓励其说出内心的痛苦。在启发诱导下,患者终于说出了心里话:认为丈夫的阑尾炎是因自己没照顾好,对不起丈夫,因自责而产生自杀念头。这时,护士告知患者其丈夫病已好转,得病也是无法预料的,不必自责,在患者情绪稳定后,又向患者指出一个家庭的支柱应该对家庭负起责任,患者很受感动,从此逐渐消除自杀念头,积极配合治疗,痊愈出院。

    2.5  调动患者情绪,阻断负性思考  抑郁患者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常对自己或事情保持负性的看法,这是不自觉地,尤其是病情基本控制、认知能力初步恢复后更易产生。担心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学习;担心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接纳;担心疾病复发等。上述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疏导,极易再度导致情绪低落而发生自杀、自伤。此时,护士可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预防办法;帮助患者找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加正向看法;请痊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以鼓励患者,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协助患者完成某些建设性的工作和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减少负向评价,增强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2.6  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告知患者压力是现代人不可避免的,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困扰,需要以适当的方法为自己减压,保持身心健康,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例如,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对伤心的事不去感知和回忆;向亲朋好友诉说内心的苦闷,使抑郁的情感得到疏泄;改变对自身的认知评价,尊重自身价值,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从而恢复自信和自尊。告知家属要为患者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协助患者改善处理问题的方式,增强社交技巧;还要忽视患者的不适行为,加强适应性行为,改变患者的应对方式,重建社交能力。抑郁症的症状千差万别,悲观低沉的抑郁情绪可导致消极的观念和行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阻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动员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使其在感情上得到支持,生活上得到照顾,从而缓解抑郁情绪,减轻其孤独感,建立起治疗的信心[3],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认知,促进疾病的康复,还患者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蔡灼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39-240.

2 陈孜慧.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昆明医学院学报,1998,19(4):65-68.

3 尹宗惠.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3):218.

(本文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710054 陕西,解放军第323医院体检中心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