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4期

急性肺栓塞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治疗1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41岁。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大汗。入院后初步诊断:急性肺栓塞。给予尿激酶190万u溶栓治疗(12h方案)。...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治疗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41岁。因“突发持续性胸痛24 h,加重伴气短5 h”入院。其胸痛程度较重,呻吟不止,全身大汗,曾肌注杜冷丁不缓解。既往18天前因胸椎骨折需要术后长期卧床。查体:T 37.2 ℃,P 102次/min,R 27次/min,BP 112/74 mm Hg。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大汗。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02次/min,律整,P2亢进,测双下肢大腿周径正常。辅助检查:ECG示窦性心动过速,V1~V3 T波倒置,SIT Ⅲ。肺螺旋CT:右肺下叶内,外侧段各见一楔状高密度影,基底面紧贴于肺表面,尖端指向肺门侧。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下肢深静脉彩超及心彩正常。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肌五酶、肌钙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入院后初步诊断:急性肺栓塞。给予尿激酶190万u溶栓治疗(12 h方案)。患者胸痛逐渐减轻一般状态改善。监测APTT至正常高值的1.5~2.5倍即开始规范化的肝素治疗,应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2天,接着应用华法林序贯治疗约6个月,监测INR 2.0~3.0。其他治疗措施包括吸氧、监护、防治感染、止痛等。患者住院38天后康复出院,随访至今体力活动能力同前。

    例2,男,47岁。因“突发右胸痛、气短26 h”入院。既往3个月前右小腿砸伤后骨折未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后致骨不连,3天前行右小腿切开复位、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术。查体:T 36.5 ℃,P 120次/min,R 25次/min,BP 130/80 mm Hg。呼吸促,端坐体位,双肺无啰音,心率120次/min,律整,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ECG示窦性心动过速,肺螺旋CT:右肺下叶见一三角形尖朝内、底朝外之软组织样密度影,其外围呈新月形位于胸膜下。其余辅助检查正常。初步诊断:右肺下叶肺栓塞。给予监护、吸氧、应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等。病情迅速好转,出院时完全康复。

    2  讨论

    急性肺栓塞主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复杂、隐匿、缺乏特异性,对PTE漏诊率高,误诊率高。确诊手段依赖:(1)肺通气/灌注显像。(2)CT肺动脉造影。(3)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4)肺动脉造影。以上检查手段在三甲级医院较为普及,而在基层医院却非常匮乏。笔者所在地区几家医院无上述任何一种检查手段。我们仅能根据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出现不明原因气短、胸痛、休克等,单侧肢体水肿,结合X线胸片、肺CT、ECG、UCG等基本检查资料,疑诊或高度疑诊PTE。PTE诊断程序包括疑诊、确 诊、求因三个步骤,这就使PTE在基层医院确诊成为难题,面临PTE我们诊断风险加大。为规避风险,笔者认为:(1)提高医务人员对PTE的诊断能力。(2)加强政府对基层医院卫生资源设备的投入。PTE的主要治疗措施:溶栓加抗凝。但溶栓治疗以确定PTE诊断为前提[1]。但如果在基层医院遇见有血流动力学紊乱对生命构成威胁,大面积PTE在溶栓治疗的问题上该如何应对(或者说不溶栓就有可能死亡)。笔者认为应该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尽早溶栓治疗,不要犹豫不决,丧失治疗时机。但需要征得家属知情同意,交代溶栓治疗的风险并发症,并在溶栓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而抗凝治疗则相对较为安全,可广泛应用于疑诊或高度疑诊PTE病例。尤其低分子肝素,具有无需监测APTT时间,不导致血小板减少,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等优点。

    PTE对于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来讲是具有挑战性疾病。医务人员需认真学习、深刻了解、全面掌握该病。在PTE诊断治疗上需权衡利弊,辨证地看问题。在患者受益的同时,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争议。

【参考文献】
  1 康健,王辰.肺血栓栓塞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9):1457-1467.


作者单位:136100 吉林,公主岭阳光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