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9期

氨芬待因片致敏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变态反应1病历摘要患者女,7岁,因发冷,发热,烦躁1天入院。于入院前3天在玩耍过程中不慎扭伤右足部,疼痛剧烈,不能行走。入院查体:体温39。全身皮肤散在斑丘疹,压之不退色,右上臂及右胸部大小不等水疱融合成片,疱壁松弛,有少许平行皱纹,疱液随体位变动而流动,似烫伤。...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抗原;抗体;变态反应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岁,因发冷,发热,烦躁1天入院。于入院前3天在玩耍过程中不慎扭伤右足部,疼痛剧烈,不能行走。因疼痛明显在院外局部涂抹“红花油”,口服氨芬待因0.25 g。服药6 h后疼痛减轻,但患儿突然高热,全身出现痒感,急送我院。X线提示:右踝及右足部骨质未见异常。

  入院查体:体温 39.5 ℃,脉搏 112次/min,呼吸 22次/min,血压 16/12 kPa(1 kPa=7.5 mm Hg)。神志清,烦躁。全身皮肤散在斑丘疹,压之不退色,右上臂及右胸部大小不等水疱融合成片,疱壁松弛,有少许平行皱纹,疱液随体位变动而流动,似烫伤。挤压水疱,疱壁向挤压方向扩大移动,牵拉疱壁时表皮易于剥离。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面部无水肿。球结膜无水肿。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无叩击痛。左下肢轻度水肿,大小不等水疱性质同上,皮温增高,右足部大小不等水疱,性质同上,皮温增高,触痛明显,活动受限。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0 g/L,白细胞计数16×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 0.32,尿蛋白(+),尿酮体 (+)。入院诊断:大疱型表皮松解型药疹。诊治经过:给予青霉素、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治疗2周,痊愈出院。

  2 讨论

  引起药疹最主要的原因是变态反应,许多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除血清、多肽、激素等大分子物质为完全抗原外,其余药物多系简单化合物,属小分子半抗原,如氨芬待因。半抗原虽具有特异性抗原决定簇,但需与组织蛋白(载体蛋白)以共价键结合成不可逆的,稳定的半抗原-蛋白结合物质,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释放致敏T细胞,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特异性抗体如IgE等与机体的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有亲嗜性。以致其释放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各种症状。如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皮肤出现药疹、水肿、痒感。促进黏液腺体分泌等。上述病例中氨芬待因属于半抗原,使机体皮肤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氨芬待因是一中合剂,即乙酰氨基酚与磷酸可待因的化合物。临床应用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其不良反应,避免滥用。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743026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符家川镇卫生院

作者: 郭志明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