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3期

幼儿急疹56例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幼儿急疹。皮疹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得过此病,2005年1月&mdash。2008年12月,我们共治疗幼儿急疹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幼儿急疹;皮疹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得过此病,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共治疗幼儿急疹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4个月~1岁5个月,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均为散发。

  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发热,体温38℃~40.1℃,发热时间3~5天,均为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以面部和躯干多见。其中伴颈或枕或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11例,伴流涕13例,伴咳嗽8例,伴腹泻10例,出现高热惊厥1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109/L ~12.2×109/L,其中正常36例,升高7例,降低13例,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32例,中性粒细胞为主24例。

  1.3 治疗 本组38例一般情况较好患儿门诊治疗,18例一般情况较差患儿或伴随症状较重者住院治疗。

  1.3.1 一般治疗 患儿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

  1.3.2 对症治疗 降温:体温高于38.5℃者口服泰诺林或臣功再欣,低于38.5℃者予物理降温;伴流涕者口服小儿感冒颗粒或抗感颗粒;伴咳嗽者口服小儿清肺冲剂或沐舒坦糖浆;伴腹泻者口服思密达、妈咪爱;伴脱水者予补液治疗;高热惊厥1例予安定静推及吸氧。

  1.3.3 抗病毒及抗菌药应用情况 3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者静脉用头孢噻肟钠;9例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明显增高者应用了抗病毒药:8例口服新博林,1例静脉用阿昔洛韦。

  1.4 结果 经上述治疗、观察,5~9天均痊愈。

  2 讨论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多发生于春秋季,无性别差异。目前已确认人类疱疹病毒6型是引起本病的病因[1]。其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特点:(1)发病年龄在2岁以内;(2)骤起高热,而其他临床症状较轻;(3)可伴有颈、 枕、 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4)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较高;(5)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以面部和躯干多见。

  幼儿急疹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1]。但是大多数患儿均应用了抗病毒药或抗菌药或二者兼用,究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1)病毒分离及相关抗体检测在许多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故幼儿急疹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缺乏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证据,在出疹前难以做出诊断,早期往往以“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病”等治疗,甚至误诊,不可避免地造成误用药,尤其是滥用抗生素,本组56例患儿中,有25例在院外应用抗生素,3例院内应用了抗生素。其中1例误诊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2例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均在外院用了两联较高档抗生素。(2)幼儿急疹热程3~5天,相对较长,多为高热,且患儿均为婴幼儿,许多家长超过24h患儿仍发热就焦虑不安,给医师施加压力,要求用“好药”,也是造成临床滥用药的一个因素。(3)幼儿急疹部分患儿白细胞计数升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往往成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早期诊断本病是防止滥用药的关键,一方面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本病的特点及诊断要点,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自信心,避免患儿家属造成的压力干扰。其次是简化、普及人类疱疹病毒6型的病毒分离及相关抗体检测,为临床提供有力的早期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 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38.

  

作者: 何 芳,秦东利,蒋永容,赵 莎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