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5期

疏肝解郁清利湿热治疗痤疮8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疏肝解郁。清利湿热。痤疮痤疮是一种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当今青少年患痤疮的人数日益增多,病程延长。...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疏肝解郁;清利湿热;痤疮

 痤疮是一种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与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工作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当今青少年患痤疮的人数日益增多,病程延长。此将笔者近几年来通过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治疗痤疮的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60例,男20例,病程1~10年不等。发病年龄17~40岁。发病部位面部占85%,胸背部占15%,痤疮类型:寻常型、脓疱型、结节型、囊肿型等。

  2 治疗方法

  采用疏肝解郁消痤汤治疗。柴胡15g,郁金12g,当归12g,白芍15g,蒲公英15g,连翘15g,黄芩15g,女贞子15g,生地15g,香附10g,生地15g,甘草10g。加减:脓疱型加银花15g,黄连10g;囊肿型加皂刺10g,贝母6g;月经先后无定期经常便秘者加青皮10g,瓜蒌12g。服用方法:女性病人应在月经前后服药10天,平素服用甲硝唑0.2g/次,每日3次;红霉素0.25g/次,每日3次;甲氢咪呱0.2g/次,每日3次。连服3~6个月,以达到痤疮不发或少复发目的。

  3 治疗结果

  治愈38例,占47%;好转,皮疹消失70%以上者42例,占53%;总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27岁,教师。2008年12月15日初诊,主诉:面部皮疹8~9年。面部反复出现丘疹,脓疱以前额部鼻部为重,尤以月经来潮前皮疹更多,并留有紫红色色素沉着斑,此就诊时面颊部、前额部长满粉刺伴有毛囊型脓疱疹。面部油腻,并月经前后经期不定,来经前乳房胀痛,心烦口苦易发脾气,舌质红苔黄脉弦。此为肝气不舒、气机失调、湿热内蕴所致。拟以疏肝解郁清利湿热。方为:柴胡12g,郁金12g,香附12g,生地15g,青皮15g,蒲公英20g,连翘15g,金银花15g,黄芩15g,黄连10g,当归12g,皂刺10g,王不留15g,栀子15g,5剂后皮疹减轻,再服5剂,病情大减,皮疹大部分消退,坚持服药2个疗程痊愈。

  5 讨论

  历代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肺热血热所致,治疗时以清肺热为主。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痤疮以青春期多发,女性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说明青年人朝气蓬勃,阳气有余,阴常不足;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肾虚相火旺盛加之生活节奏紧张,恣食高粱厚味;湿热内生,产生痤疮。现代医学也认为由于内分泌失调,雄激素水平过高,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过多的皮脂分泌引起皮脂腺导管角化增生,从而使皮脂腺排泄不畅,笔者自拟疏肝解郁消痤汤,以柴胡、郁金、青皮、香附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调血,生地滋肾水以涵肝木,银花、连翘、黄芩、黄连、蒲公英、栀子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各药合用以达到消除痤疮的目的。

  

作者: 李书琴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