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9期

惊恐障碍继发场所恐惧症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症1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大专学历。发作性胸闷、心慌、呼吸困难1个月。自诉1月前在打麻将时突然感到心跳加快,胸闷心慌,有东西堵住了喉咙,呼吸困难,透不过气,当时感觉像是心脏病发作,全身冒汗,有濒死感。...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惊恐障碍;场所恐惧症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2岁,大专学历。发作性胸闷、心慌、呼吸困难1个月。自诉1月前在打麻将时突然感到心跳加快,胸闷心慌,有东西堵住了喉咙,呼吸困难,透不过气,当时感觉像是心脏病发作,全身冒汗,有濒死感。送急诊室,查心电图:心率108次/min,血压145/95mmHg,血糖正常,即予吸氧补液治疗,约10min后症状开始慢慢缓解,呼吸通畅,30min后测心率86次/min,血压125/90mmHg,补液结束后,医生再次检查,一切正常,可患者不敢回家。留在观察室过夜。第2天早上一切安然无恙,心超显示正常才回家。之后几天一切正常,1周后用餐时,突然又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接不上气,感到快晕倒,再次送急诊室,查心电图、心超、验血,但除了心率稍快外,其他一切正常,经补液输氧30min后逐渐好转。次日到本市某大医院就诊,各项检查化验均正常,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排除心脏病,医生建议到心理科。患者认为心理不会有问题而不愿咨询,之后的几天开始频繁发作,甚至不敢出门,怕在外面发作时不能及时抢救,也不敢一人独处,每时每刻都提心吊胆,害怕再次发作。最后持着怀疑的态度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本院心理咨询室,根据叙述,诊断惊恐障碍继发场所恐惧症。既往史:以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

  个人史:足月顺产,胞三行二,幼时体健,家庭和睦,父母疼爱,8岁,学习成绩好,大专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工作能力强,4年后升为主管,工作第八年自己开厂,经商至今,27岁结婚,夫妻感情好,育一子,有吸烟饮酒嗜好,每天一包烟,应酬多,酒量较大,自我个性评估:外向、言谈、善交际、重感情。

  家族史:否认两系三代有精神疾病史。

  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合作,说话急促,时而有颤音,情绪焦虑,面部表情显得紧张,说到发作时的感受和体验时,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紧张,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来表达当时发作的情形,害怕心理;说到反复就医又查不出原因时非常焦虑,求医心切。

  2 治疗过程

  制订治疗目标,实施治疗方案。

  2.1 治疗目标

  (1)尽早控制惊恐发作;(2)预防发作;(3)消除伴随的预期焦虑;(4)恢复社会功能。

  2.2 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2.2.1 心理治疗

  (1)第1次治疗,与患者一起澄清症状,充分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情感支持,解释症状的表现原因,打消患者的顾虑,取得信任,并对患者保证,提高对疾病治疗信心。说明药物起效时间,10~14天左右开始起效,从而提高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医患双方达成治疗联盟。(2)第2次治疗,自我表达焦虑情绪明显好转,虽然仍担心发作,但这种担心没有以前明显,在这两周期间发作一次。教患者学会自我放松疗法,发作时可以坐在椅子上闭目,做深呼吸,先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慢慢地呼气,逐渐达到全身放松状态。并教患者不断提醒自己这不是心脏病,是惊恐发作,一会儿就能缓解,焦虑发作有自限性,当他达到顶峰时自然回落。(3)第3次治疗,患者非常开心地告诉这次在家发作时他开始能用放松疗法自我调控,发作的症状比以前轻,发作的维持时间也缩短了,但害怕的心理仍然存在,时而感到恐惧,能正确的对待目前的状况,在放松的状态下不断暗示自己。这几天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外出,嘱继续巩固呼吸放松训练。(4)第4次治疗,开始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向患者说明惊恐发作的认知模式,告诉患者一定要打破原有的歪曲认知,建立新的认知。并向家属提出逐步减少陪伴患者外出次数和时间,最后独自出门而不感到害怕。(5)接下来的4次治疗对患者进行认知验证,布置家庭作业,不断反复诘问检验,认知重建。

  2.2.2 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物:选用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帕罗西丁,开始小剂量服用10mg qd po,5天后加至20mg qd po,阿普唑仑0.4mg必要时临时服用控制急性焦虑症状。

  通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3个月,症状已缓解,社会功能恢复,能独自出门,正常工作,生活恢复以往。害怕发作的心理还存在,但明显减轻。

  3 体会

  惊恐发作又称“急性焦虑”,典型表现是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胸部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1]。患者通常认为是心脏病发作。发作突然,10min之内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1h,往往可自行缓解[2]。发作之后患者自觉一切如常;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之后的间歇期,患者常常担心害怕再次发病,因而整日惶恐不安。惊恐发作时由于强烈的恐惧感,患者难以忍受,常立即要求给予紧急救助。在发作间歇,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因而主动回避一些活动,而继发场所恐惧症。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常常不会想到可能是心理问题造成的,首先想到的是身体患了什么病,所以通常会到综合医院就诊,但经过多次反复躯体检查并未发现有任何明显的器质性问题,最后才会到心理科就诊,有的甚至还想不到来看,把它当做是一种“怪病”,去求神拜佛。来心理科就诊,患者往往会拿出多次就医的记录单、检查单和化验单。对患者来说反复就医又查不出原因,躯体的不适症状实实在在存在,这一“矛盾”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症状。惊恐障碍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可以控制预防发作,消除预期焦虑,恢复社会功能。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使广大普通百姓了解躯体的不适,不一定是器质性疾病,有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7-460.

  2 顾牛范,王祖承.精神医学进修讲座,第3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25-227.

  

作者: 费春华,李 颖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