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9期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病人,经口服或管饲途径将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内,提供营养素的方法,以利于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康复。肠内营养支持在多年的临床使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可行性和时机传统认为,腹部手术后会持续3天左右的肠麻痹,阻碍小肠对营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观察

 肠内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病人,经口服或管饲途径将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内,提供营养素的方法,以利于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康复。肠内营养支持在多年的临床使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观察的效果讨论如下。

  1 可行性和时机

  传统认为,腹部手术后会持续3天左右的肠麻痹,阻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到排气后才能实施肠内营养。其实早在1963年有人就对腹部手术后小肠麻痹时间的长短进行研究[1]。认为腹部术后2h就已恢复。还有人研究术后6~12h小肠就能接受物质的输入。这些研究为腹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2]。

  2 途径和输注方式

  置管方法要根据病人病情、手术方式等选择鼻、十二指肠及空肠置管、空肠造口、空肠穿刺造口等。喂养管的管端最好放在空肠上段。如病人有胃空肠吻合或空肠吻合口,管端至少放在吻合口下方20cm。行肠内早期营养,对病人胃减压是必需的。营养液的灌注方式最好采用连续灌注法。应严格遵循由低浓度、低速度逐渐过渡到全量应用的原则。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5天,如病人出现不耐受的情况,应减慢速度或降低浓度,必要时可停用。

  3 制剂的选择

  对普通腹部手术病人,肠内营养膳食可选用要素膳、匀浆膳(自制匀浆膳)。

  3.1 要素膳

  游离氨基酸、短肽类、百普素、百普力。

  3.2 水要素膳

  (1)整蛋白制剂:能全素、安素等;(2)含膳食纤维剂:能全力;(3)高能量制剂:瑞高;(4)匀浆膳。

  4 肠内营养的监测及管理

  4.1 喂养管的管理对于安全有效地完成肠内营养的治疗尤为重要

  (1)喂养前首先确定导管的位置;(2)固定喂养管,以防脱落移位;(3)保持喂养管通畅卫生,每次用前用50ml无菌水冲洗导管,每4~6h冲洗1次,防止管腔内堵塞。(4)每天检查鼻、口腔、咽喉部有无不适及疼痛,防止喂养管位置不当或长期置管引起的并发症。

  4.2 输注方式

  (1)输注时体位,实施肠内营养时采取30°~45°半卧位,可减少肺部感染;(2)注意营养液输注时“三度”(温度、浓度、速度)及量。尤其开始时,应严格掌握速度不能过快(<30~40ml/h),浓度不能过高(<350mosm/L),温度不能过低(≥37℃,低于30℃易引起呕吐、腹泻等),量不宜过大,从200ml开始,待病人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速度、浓度及量。(3)输注时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如有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时,应停止使用。(4)肠内营养液的放置,严格无菌操作,容器应清洁,每天现用现配,当日用完最好放在冰箱中4℃存放。

  5 临床效果评价

  5.1 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可减少术后病人的氮丢失,减轻体重下降,减少住院天数,对病人恢复有利。

  5.2 维护肠道功能

  肠部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易发生细菌或内毒素而引起的感染性并发症。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道免疫功能,防止感染,降低死亡率。

  5.3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手术后存在着免疫抑制现象,削弱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病人的抗感染。早期肠内营养可增加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和辅助T淋巴细胞,大大提高免疫功能。

  5.4 促进伤口愈合

  有实验证明,术后72h肠内营养组吻合口DNA的合成是对照组的6倍。如应用含有可溶性纤维素或短链脂肪酸的膳食,对伤口愈合作用更为明显。

  总之,术后早期肠道已经能适应适量肠内营养液的消化吸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给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满足人体生理需要,而且安全可行,减少了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术后早期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桂悟.营养学基础与临床实践.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27-339.

  2 张爱玲.临床营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71.

  

作者: 孙秀珍,杜慧真,程振伟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