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12期

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法经胃镜及镜下取活检病理证实的35例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能够清楚的显示病变部位的形态、胃壁柔软度的变化、胃癌对邻近脏器及组织的浸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结论CT在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面,有着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法 经胃镜及镜下取活检病理证实的35例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能够清楚的显示病变部位的形态、胃壁柔软度的变化、胃癌对邻近脏器及组织的浸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结论 CT在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面,有着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CT;胃癌;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10)12077902

    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长期以来,其诊断主要依靠胃肠道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及镜下取活检,但此两者有局限性,它们只能观察到胃腔内的病变,而无法了解胃癌对周围组织器官是否侵及,有无其他脏器及淋巴结的转移。随着CT设备的改进及普及应用,胃肠道CT检查得到广大学者的不断重视和研究。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12月经胃镜取活检经病理证实的35例胃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5~81岁,平均49岁。临床表现中上腹无规律疼痛不适、恶心、反酸、不同程度消瘦等症状,所有病例均为腺癌。
1.2  检查方法  常规胃肠道准备,口服温开水600~800ml,仰卧位。CT机型为TOSHIBA Acquilion 16排螺旋CT及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行腹部常规曝光剂量螺旋扫描,扫描层厚分别为1mm或0.625mm,重建层厚为7mm或5mm,扫描范围从膈顶至十二指肠水平段。全部病例均常规作平扫、增强、延迟扫描。增强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1.5ml/kg,注射速率3ml/s。动脉期延迟25~28s扫描,实质期延迟60s扫描,平衡期扫描为注射后3~4min进行。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  贲门癌8例,胃体癌7例,胃窦癌20例。
2.2  螺旋CT表现
2.2.1  胃壁增厚及肿块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胃壁增厚及腔内隆起,呈不规则状,局部结构密实,胃壁厚度>6mm,形态固定不变,黏膜面不连续,正常胃壁的多层结构消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脉期及实质期强化密度不均匀,平衡期趋于均匀。
2.2.2  胃壁柔软度的变化  观察三期(动脉期、实质期、平衡期)可见33例病变处胃壁僵硬,形态固定。
2.2.3  胃癌对邻近脏器及组织的浸润  本组10例病灶局部浸润及病变突破浆膜面外侵,其中侵及食管下段2例,侵及十二指肠球基底部4例,胃体癌侵及胰腺1例,横结肠及大网膜受侵3例。
2.2.4  胃癌淋巴结及转移情况  本组发现淋巴结转移14例,以淋巴结直径>10mm为标准,胃体小弯侧6例,腹膜后淋巴结4例,肝十二指肠韧带区域2例,远处肝转移2例,肺转移1例。

3  讨论
3.1  CT对胃壁厚度的观察  正常胃壁轮廓清晰,线条柔和自然。胃壁在充分充盈扩张下,体部>3mm可认为异常,胃窦部和胃食管交界区>5mm可视为异常[1,2]。正常胃壁也可增厚,原因大多为充盈不佳所致,胃黏膜因黏膜皱襞间对比剂的充填而呈现毛刷状、锯齿状,或由于小气泡及黏液残留于黏膜皱襞之间,表现为胃壁黏膜表面散在的低密度影,随着对比剂不同程度的充盈及在不同的时相,黏膜皱襞形态时而显示清晰,时而因胃壁扩张展平而消失[3];而胃癌的胃壁由于癌肿的浸润,使得正常黏膜结构破坏,胃壁表现为高低不平的不规则形状,因失去正常的黏膜皱襞,表面相对光滑,无论胃腔充盈程度如何,均无法显示黏膜皱襞形态。
3.2  胃壁的动态观察  在胃癌的CT诊断中,病变局部胃壁的改变是最有诊断意义的,利用多相扫描(平扫、动脉期、实质期、平衡期)技术,并注意观察同层面、同部位的胃壁变化情况,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进行胃壁的动态观察,鉴别胃壁增厚的性质[3]。正常胃壁柔软,扩张度好,多相观察,胃壁的充盈度,胃壁蠕动的变化可引起相应胃壁形态的变化,而胃癌处,胃壁僵硬,形态固定,多相观察胃腔无明显改变。
3.3  胃癌的CT分期  依据CT所见,胃癌可分四期[2]:Ⅰ期:限于腔内的肿块,无胃壁增厚,无邻近或远处扩散;Ⅱ期:胃壁增厚超过1cm,但癌未超出胃壁;Ⅲ期:胃壁增厚,并直接侵及邻近器官,但无远处转移;Ⅳ期:确定有远处转移。胃钡餐及胃镜检查只能观察胃腔内及黏膜改变,结合病理做出诊断;而无法对胃癌进行明确分期,以往胃癌分期手术后才可明确。现在我们可以通过CT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些依据,使一些不宜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可以免遭手术之苦。由于CT图像具有较高的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能够很好地显示胃癌癌肿的内部特征及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因而广泛应用于胃癌病人的术前评估[4]。
    总之,CT在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面,有着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他可以通过观察胃壁的厚度、胃壁的柔软度、胃腔及腔外改变、胃壁增强扫描改变提供更多的胃癌诊断信息,并且通过观察胃壁周围浸润情况、周围淋巴结的检出及其他器官有无转移来制订治疗方案。因此,我们认为一旦临床怀疑胃癌的患者,除胃镜取活检及钡餐外,常规CT检查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腹部CT.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31-143.
2 李国珍,戴建平, 王仪生.CT诊断学.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87-492.
3 刘光华,王家强,王俭,等.胃壁动态观察在胃癌CT诊断中的价值. 上海医学,2001,24(8):469-471.
4 张晓鹏. 胃肠道CT诊断学.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作者: 高丽荣1,刘力奋2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