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年第9卷第2期

青海牧区肉毒中毒发生状况、有关因素及控制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为了掌握肉毒中毒在青海牧区的发病规律,探索有关因素,进一步提出防治的重点和控制对策。【关键词】肉毒中毒。对策肉毒中毒[1]是由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食物中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所引起的。青海省是在1960年才开始注意对肉毒中毒调查研究工作的[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为了掌握肉毒中毒在青海牧区的发病规律,探索有关因素,进一步提出防治的重点和控制对策。

【关键词】  肉毒中毒;因素;对策

 肉毒中毒[1]是由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食物中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所引起的。它是一种厌氧菌,其本身并不致病,它是典型的死物寄生菌,即使侵入人类肠内,亦不增殖。本菌和它的芽孢不仅存在于土壤中,并广泛地分布在湖水、河水、尘土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青海省是在1960年才开始注意对肉毒中毒调查研究工作的[2]。为了掌握肉毒中毒在青海牧区的发病规律,探索有关因素,进一步提出防治的重点和控制对策,以达到降低和控制发病的目的。

  1 肉毒中毒的分布

  1.1 发病情况

  通过对1960—2005年发生在本省的46起有记载的肉毒中毒事件分析,共发病203例,死亡149例,病死率高达73.40% 。

  1.2 地区分布

  肉毒中毒在本省主要发生在以牧业为主的广大牧区,其中以玉树州发病最多(占总发病起数的55%),其次为黄南州(占总发病起数的31%),海南州次之(占总发病起数的14%)。

  1.3 季节分布

  在本省主要发生在4~8月份的5个月内(占总发病起数的93%),这可能是与在此期间内的气温与肉毒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需要的温度相适宜有关。肉毒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的温度介于15℃~55℃之间,最适宜的温度在25℃~37℃之间,低于15℃和高于55℃时,肉毒杆菌则不能繁殖和形成毒素。

  1.4 中毒食品[3]

  在本省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品种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牛肉、羊肉。由牛、羊肉引起肉毒的起数占总发病起数的96%,其次为植物性食品、自制发酵食品、豆瓣酱,占总发病起数的4%。

  1.5 中毒型别

  在发生已经确诊型别的18起肉毒中毒,E型有11起(占61%),A型2起(占11%),B型2起(占11%),A型、B型混合污染中毒3起(占17%)。

  2 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分析

  肉毒杆菌的大量生长繁殖和形成毒素,必须有厌氧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和适合的食品等条件,而本省牧区群众,从牛、羊的屠宰到牛羊肉的贮存,正好与上述条件相吻合。单是牛羊肉的污染并产生毒素,并不至于引起肉毒毒素,而如果再加上食前加热不彻底,不能破坏毒素,食后则引起肉毒中毒。原省卫生防疫站对本省部分地区土壤标本中肉毒杆菌分布情况调查表明,A型和B型各地均有,占检出阳性标本的39.13%;E型占21.73%,主要分布于牧业地区的土壤。

  2.1 污染来源

  广大牧民群众屠宰牛、羊时,就在居住的帐房周围的草地上就地屠宰,很容易为土壤中及牛、羊粪便中存在的肉毒杆菌所污染。

  2.2 厌氧条件

  每年入冬(约11月份)牛羊屠宰季节,牧民们将牛羊肉装入口袋里放在帐篷外的牛粪堆中(当地藏族称之为乌吉肉),也有的牧民吊挂在帐篷里,随吃随取,一直食用至翌年4~5月份。肉毒梭菌E型毒素在5℃~37℃环境下48h便可产生毒素。这样的冬存肉,就会给肉毒梭菌生长繁殖产毒创造了有利的培养环境。

  2.3 生活习惯与发病关系

  文献报道无论是A型毒素、B型毒素或E型毒素,并不耐热,在80℃加热30min以上,都可使毒素破坏,这一点即使在海拔高、气压低的青藏高原并不难做到(最低沸点也足有80℃),仅是肉类污染了肉毒杆菌和产生有毒素,并不足以引起肉毒中毒,而藏族牧民历史上长期形成了有食生肉或半生不熟肉的生活习惯,却增加了发病的机会、条件。例如,1995年5月发生泽库县夏德日乡的一起因生吃变质牛肉而引起的E型肉毒中毒,20余名熟食者无一人发病,5名生食者却无一幸免。除上述主要因素外,还与食入的毒素量、体质强弱、肉毒抗毒素使用的早晚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3 预防措施及控制对策

  (1)加强对广大牧民群众的卫生宣传教育,尽量减少牛、羊肉在屠宰、贮存、运输的过程中造成污染。(2)控制肉毒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肉类食品原料应存放在空气流通、低温的条件下,如有冷藏设备更好。不要放在与空气隔绝的皮口袋内或编织袋,以防止肉毒杆菌的繁殖并产生毒素。(3)食用前充分加热破坏毒素:尽管肉类食品等在屠宰、贮存及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并产生有毒素,但是要在食用前经过充分加热、烧熟、煮透,改变生肉或半生不熟肉的不良饮食习惯,肉毒中毒是能够控制并加以防止的。(4)应进一步开展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外环境分布情况和自然疫源地的调查,摸清我省各地区、各类环境中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污染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5)建议在肉毒中毒较为常见,牧民尚有不良饮食习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中毒的青海牧区,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用抗毒素。同时应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肉毒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6)引导牧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印刷一些浅显易懂、牧民群众易于接受的科普材料,让群众了解和掌握预防肉毒中毒方法,提高牧民群众的卫生防病和自我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 夏宏器.肉毒中毒.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28-30.

  2 段兰芝.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3:70-71.

  3 李蓉.食物中毒之祸首,细菌.大众卫生报,2005.

  

作者: 唐 洁1,2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