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年第9卷第8期

颈丛阻滞加穴位封闭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穴位封闭。甲状腺手术大部分的甲状腺手术,一般在颈丛阻滞下完成手术。该方法对于相对深部手术刺激导致的不适感往往不能抑制,本科室采用颈丛阻滞加穴位封闭的方法用于甲状腺手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或Ⅱ级的甲状腺瘤或甲状腺囊肿患者60例,年龄28~64岁,体重52~78kg。...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颈丛阻滞;穴位封闭;甲状腺手术

  大部分的甲状腺手术,一般在颈丛阻滞下完成手术。传统的颈丛阻滞方法为一侧颈深丛阻滞加双侧颈浅丛阻滞。该方法对于相对深部手术刺激导致的不适感往往不能抑制,本科室采用颈丛阻滞加穴位封闭的方法用于甲状腺手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或Ⅱ级的甲状腺瘤或甲状腺囊肿患者60例,年龄28~64岁,体重52~78kg。患者无高血压、心肺脑病史,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A组,30例),改良组(B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监测NIBP、ECG、SpO2,鼻导管持续吸氧2~3L/min,开放静脉通路,输注林格氏液,所有患者均行颈丛阻滞,以0.5%罗哌卡因12ml于C4横突注射行单侧深丛阻滞,0.5%罗哌卡因10ml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行双侧浅丛阻滞,15min后测阻滞平面及效果,满意者纳入统计,改良组将杜冷丁1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分别于双侧内关、合谷穴各注射1ml,以注射前感到酸胀的为准,传统组将杜冷丁于消毒前静脉注射50mg,切皮时注射50mg。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阻滞前(T1)、切皮时(T2)、切皮后10min(T3)、切皮后30min(T4)、切皮后60min(T5)的NIBP、HR、SpO2,以病人主诉来制定麻醉满意度,满意度评分,0分为非常不满意,10分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均差异无显著性。B组切皮后各时段NIBP均明显低于A组;B组镇痛完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两组SpO2无明显差异。见表1、表2。表1 两组患者SBP、DBP、HR、SpO2变化表2 两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评分

  3 讨论

  颈部手术,尤其是相对短小的甲状腺腺瘤摘除术,甲状腺次全切等手术,一般使用颈丛阻滞即可完成,但是传统的颈丛阻滞对于深度操作引起的牵拉反应不能很好的抑制,往往伍用氟芬合剂、杜氟合剂,效果也不很明显。本院采用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相结合的方法,即内关、合谷穴封闭加颈丛阻滞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根据历代中医学者的研究,尤其是近来韩济生教授对针刺镇痛的深入研究。 在针刺麻醉的神经化学机制,分子学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后韩济生教授得出结论,针刺麻醉可以提高痛阈50%左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牵拉反射。根据该理论,本院尝试将针刺麻醉与穴位封闭用于短小手术,最终将该技术广泛用于甲状腺手术,并将穴封液中局麻药改为杜冷丁,阿片类药物本身即可提高痛阈,导致患者欣快感,提高手术舒适度。综上所述,颈丛阻滞加杜冷丁穴封用于颈部手术,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提高了痛阈,抑制了牵拉反应,提高了麻醉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修冬云,王 静,孙楠楠作者单位:261021 山东潍坊,潍坊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