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年第10卷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病,其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凶险,病死率高,所以,正确诊断、治疗和护理......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病,其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凶险,病死率高,所以,正确诊断、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疼痛、活动无耐力、便秘以及潜在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护理问题。据此采取如下护理措施。

  1休息

  包括精神和体力休息:发病后1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谢绝探访人员,床上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告诉患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氧耗量,有利于缓解疼痛,缩小梗死范围,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病员洗脸、喂饭、翻身、大小便等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护理操作和治疗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病员休息。

  2给氧

  间断或持续吸氧,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心肌急性缺血、缺氧而致坏死,所以吸氧十分关键。一般早期给予高流量吸氧(4~6L/min),持续72h后改为低流量吸氧,持续1周。如出现并发症,特别是急性左心衰,应延长吸氧时间,提高吸氧流量,症状缓解后改为间断低流量吸氧。

  3心理护理

  平时患者精神上要保持舒畅愉快,应消除紧张恐惧心情,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并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感冒等。因这些因素都可诱发心肌梗死。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起居及做好生活护理。向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监护仪的作用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不利病情的控制。医护人员应以一种紧张但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出慌张而忙乱,以免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更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其病情。患者发病时露出焦虑、恐惧是一种应激产生的情绪反应,应尽量保持有一名护士陪伴在患者身旁,避免忽略患者的感受,允许患者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接受患者的行为反应,如呻吟、易激怒等,绝不能由于自己的负性心理状态影响患者的情绪,要言语得体,语气和蔼,体贴和关心患者,从而融洽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患者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4止痛治疗的护理

  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剧烈的胸痛,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因此,需要迅速的给予有效的止痛剂。遵医嘱给予吗啡止痛,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并及时询问患者疼痛及其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5溶栓治疗的护理

  保持输液通畅,心肌梗死不足6h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其护理包括准确迅速地配制溶栓药物;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是否发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副作用,一旦出血严重应立即中止治疗,紧急处理。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询问患者胸痛有无缓解。

  6潜在并发症的观察

  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应立即进入监护病房,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1)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24h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连续的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为颤动先兆的任何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等,及时予以纠治。护士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2)心力衰竭:多发生于心肌梗死时的最初几天,以左心衰竭为主。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 心率增快、烦躁、发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3)血压监测:如果收缩压<90mmHg应结合神志意识的变化、皮肤的颜色、末梢循环情况等判断是否休克,如果是休克应给予抗休克处理,积极抢救。

  7保持二便通畅指导

  患者采取通便措施以防止便秘。患者卧床不习惯用便盆,易产生便秘及排尿困难,鼓励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必要时应用缓泻剂,以防排便用力过猛加重心脏负担。出现排尿困难,可让患者听流水声、热敷或轻轻按摩下腹部,促进患者排尿。

  8康复训练的护理

  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因担心病情而不活动。根据病情和患者活动过程中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持续时间和次数。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第1周内:前3天绝对卧床休息,可进行腹式呼吸、擦脸、关节被动运动。协助做好口腔、饮食、卫生、大小便护理等。第4天起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坐位洗漱、进餐,床上静坐,床边使用坐便器。开始起坐时动作应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第2周:坐椅子上就餐、洗漱等,由坐床边、床边站立逐步过渡到床边步行、病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坐医疗体操。第3周:在帮助下洗澡、上厕所,试着上下一层楼梯。第4周起:若病情稳定,体力增进,可考虑出院,或考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行PTCA及支架治疗或冠脉搭桥术。

  9饮食护理

  (1)疼痛剧烈时禁食,以后2天内宜进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去油肉汤、菜汁等,少量多餐,每日总能量约3347kJ,尽量避免胀气或带刺激性的食物如豆浆、牛奶、浓茶和咖啡等。2天后可选用半流食,如粥、面条、馄饨、面片汤、肉末、碎菜等,仍应少量多餐,每日能量约5020kJ,以高能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钠、少产气的食物为宜,逐渐过渡到软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过饱饮食。(2)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食物中水的含量应与饮水及输液量一并考虑,以适应心脏的负荷能力;如伴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应限制钠盐;镁对缺血性心肌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含镁较丰富的食物:有色蔬菜、小米、面粉、肉、海产品等;避免低钾血症出现,增加含钾丰富的食物。(3)饮食指导,心梗急性期过后,能量摄入要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防止肥胖;脂肪占总能量的25%以下;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主食除米面外,多吃各类杂粮,也可用土豆、山药、藕、芋艿等根茎类食物,代替部分主食,这样可避免主食过于单调。限制蔗糖和果糖的摄入;蛋白质摄入约占总能量的15%。每日可饮脱脂牛奶250ml左右,并可吃1个鸡蛋白。每周可吃2~3个整鸡蛋。鱼类肉质细嫩,易于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每周吃2~3次,每次200g左右,烹饪方法以清炖和清蒸为主。黄豆及其制品含植物固醇较多,有利于胆酸的排出,可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0~25g为宜。总之,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戒烟酒,防止过饱餐并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可选择适合于自己,易于坚持的有氧耐力运动,如购物、散步、打太极拳等,不宜进行无氧剧烈运动,如短跑、长距离骑车、长距离游泳等,也不宜参加体育竞技比赛,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作者: 王文霞作者单位:430064 湖北武汉,武汉科技大学附属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