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推拿疗法杂志第二卷第二期临床研究

推拿手法升温效应的临床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后的温度变化,客观认识推拿手法的升温作用。方法对32例观察对象施用推拿手法后,通过运用远红外热像仪对推拿部位施用手法前后的温度检测,观察其在不同时段的升温效应。结果32例观察对象在施用推拿手法后,施用手法部位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有一定的持续时间。结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  要】  目的 研究并观察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后的温度变化,客观认识推拿手法的升温作用。方法 对32例观察对象施用推拿手法后,通过运用远红外热像仪对推拿部位施用手法前后的温度检测,观察其在不同时段的升温效应。结果 32例观察对象在施用推拿手法后,施用手法部位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有一定的持续时间。结论 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有明显的升温效应。
【关键词】  推拿手法  远红外热像仪  升温效应
Clinical research of increasing effect on temperature of push to take the skill
Wang Song-wei  Yang Ming  Hu Yong-shan  Shen Li  Sun Li-min
Dep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and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ush take manipulation on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objectively know the increasing effects on temperature of manipulation. Methods 32 cases were treated by push take manipulation, and through infrared imaging instrument. We observed the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timepoint. Results After manipulation 32 case had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at the position where manipulation was used. These effects might exist for a lasting period. Conclusion Push take manipulation has significant increasing effects on temperature.
【Key words】  Massage the skill  Infrared imaging instrument  Heat the effect

    推拿手法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目前已得到医疗界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对其作用原理的各种阐述已有不少报道,但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将其具体量化还嫌不足。本研究试图通过物理仪器来量化推拿手法的升温效应,从而来阐明推拿这种古老又年轻的医疗方法的部分作用原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2年9~12月间,在华山医院康复科的工作人员及实习、进修学员32例,为健康人。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51岁,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35.7岁。
1.2  材料  医用影像诊断设备DW-9100医用红外热像仪。聚焦距离:0.3~∞;操作环境:15~25℃;测量范围:15~45℃;制冷剂:液氧;温度分辨率:0.05℃;空间分辨率:2毫弧度;帧频:5S/帧;图象素:256×256×8 bits。
1.3  方法  在检测环境为室温20℃,无对流空气,无阳光照射,受测对象情绪稳定,受测部位完全暴露的状态下对观察对象以后正中线为轴,检测颈部和斜方肌两侧对应部位的温度,并进行记录。然后运用推拿手法中的扌衮法在以上检测部位隔治疗巾进行操作,观察对象取俯卧位,时间为10 min,频率在120~160 Hz/min。手法操作结束后立即用远红外热像仪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以后在15 min、30 min时两次进行同一部位的跟踪检测,并记录。
2  结 果
2.1  推拿手法操作前  观察对象的检测部位平均温度为25.2℃,最高为26.1℃,最低为24.2℃。同一观察对象的后正中线两侧基本对称,检测部位表现为浅红色和绿色的生理次热区。
2.2  推拿手法操作后  观察对象的检测部位平均温度为28.7℃,最高为29℃,最低为27.5℃。间隔15 min后检测:观察对象的检测部位平均温度为29.7℃,最高为30.7℃,最低为27.4℃。间隔30分钟后检测:观察对象的检测部位平均温度为28.6℃,最高为29℃,最低为27.1℃,同一观察对象的后正中线两侧在各时段基本相称,检测部位在各时段均表现为深红色的团状热区,其周边部位未进行推拿手法操作的区域也有不同程度的颜色变化。
2.3  统计学处理  本检测组间比较用t检验。推拿手法操作后即刻进行检测,15 min后,30 min后检测所得观察对象的检测部位平均温度与推拿手法操作前观察对象的检测部位平均温度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见附表)
附表  推拿手法操作前后各时段的检测部位温度变化

  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操作前 28.7±0.41℃ 26.1℃ 24.2℃
操作后即刻 28.7±0.41℃ 29℃ 27.5℃
操作后15min 29.7±1.12℃ 30.7℃ 27.4℃
操作后30min 28.6±0.54℃ 29℃ 27.1℃
 
       
   
       注:经 ±s数据处理,P<0.01
3  讨 论
    运用推拿手法治疗疾病具有安全、方便、有效等多种优点。临床上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对于由于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经络、肌肉、关节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酸、麻、痛、胀等症状,在传统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的疾病,应用的尤其广泛且具有显效。早在先秦时,我国传统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举痛论》就有“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及“寒气客于背腧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输注入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的记载。指出了以疼痛为主证的一类   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理,为现今运用推拿手法产生热能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次我们采用了中软网络技术股份公司研制的医用影像诊断设备DW-9100医用远红外热像仪对观察对象的检测部位进行推拿手法操作前后的跟踪检测,由于该仪器能采集人体自身辐射的红外热能,经过计算机处理成远红外热像图,对人体向外辐射的热量的细微变化都能十分清晰地反映并形成数据,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检测中,我们采用了轻柔缓和,接触面大,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推拿手法——扌衮法作用于观察对象的颈部及两侧斜方肌,结果所有观察对象经推拿手法操作后检测部位的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对周边有一定的升温效应,其中推拿手法后至15 min为峰值,以后逐渐下降。这充分说明了推拿手法具有明确的升温效应,进而使血流量增加,局部代谢加快,对人体局部的消炎、镇痛具有积极的意义。
    推拿手法的治疗原理极其复杂,本报道只是对其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应用物理仪器使其量化,并作了一些初步探讨。科学地阐明推拿手法的各种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审稿:杨会道  编校:轩常飞)

作者: 王松伟 杨 铭 胡永善 沈 莉 孙莉敏 2004-6-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