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9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130例临床治疗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为了观察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本文收集了1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病例,分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经过6个疗程(半年)的治疗,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中医中药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的起病缓慢[1],病情迁延,肾功能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为了观察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本文收集了1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病例,分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经过6个疗程(半年)的治疗,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中医中药

      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的起病缓慢[1],病情迁延,肾功能缓慢地不停减退,到晚期可发生肾功能衰竭。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笔者应用中医中药,对130例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病例分组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78年3月~2005年10月共收治肾小球肾炎综合征130例,男72例,女58例,随机分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57例,高血压肾病35例,糖尿病肾病23例,过敏性肾炎8例,其他原因肾炎7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达37年,最短5年。所有病例符合《实用内科学》[2]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血脂、肾B超,部分病人做过SPECT或肾活检。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基本方剂: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20g,虎杖15g,生黄芪30g,党参、黄精各20g。茯苓、淮山药、白术、丹参各15g,泽泻12g,牛膝、厚朴各10g。以上方药每日1剂,水煎2~3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禁生冷辛辣食物。药物加减: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清长者,加熟附子6g(先煎),肉桂3g(分冲),肉苁蓉15g,巴戟天12g,口干、手足心热、舌绛少苔者,加太子参30g,知母、黄柏各9g,耳鸣腰酸者,加枸杞、杜仲、旱莲草各15g,女贞子12g;腹胀尿赤,舌苔黄浊者,加绵茵陈、白茅根各15g,苍术9g,砂仁6g(后入);便干不畅者,加生大黄9g(后入);尿不畅者,加车前子9g(布包),猪苓12g;舌质有瘀斑者,加桃仁12g,川芎6g;头晕目眩,血压升高者,加石决明30g(先煎),钩藤12g,天麻10g。

    1.2.2  对照组  雷公藤多甙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415)30mg,日3次,潘生丁10mg,日3次,VitE 50mg,日3次,高血压者,加洛丁新10mg,日1次。

    治疗期间:每周检查1次尿常规,1个月检查1次血常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2]疗效标准,经过6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消失,尿蛋白排出量<0.5g/24h,尿液镜检红细胞消失,血压<21.3/12.0kPa,Scr<133μmol/L,BUN<7mmol/L为显效;症状和体征改善,血压控制在21.3/13.3kPa内,尿蛋白排出量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尿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Scr≤133umol/L,BUN≤7mmol/L者为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血压无明显控制,尿蛋白和尿红细胞在原来水平上下波动20%,Scr>133μmol/L,BUN>7mmol/L者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见表1~3。表1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分析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副作用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范畴,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而成。笔者认为此病往往由于水湿内侵,劳倦太过,饮食无度,伤及脾肾,使脾肾不能正常运化水谷,输布津液,伤及肾脏而致开阖不利,气化失施;同时,由于病情缠绵,久病致瘀,使津、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腰酸、疲乏、浮肿、夜尿频数或不利,面色晦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在治疗上为了袪除患者的水肿、蛋白尿及尿中红细胞,不少医家采用通便逐水的峻下方法,在短期内的确能较好地消除水肿,但对消除尿蛋白及红细胞并无明显作用。笔者认为这类患者往往起病隐袭,病程冗长,正气虚弱,不堪峻伐,宜扶正而袪邪,同时,峻下药物多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使用,对肾功能是否会造成伤害,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所以采用健脾补肾、袪浊利尿,活血生新等中医治疗,从长期来看效果更好。

    在本方剂的基本方中,以生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山茱萸益气健脾补肾,增强体质;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虎杖排毒袪邪;丹参、牛膝活血生新;同时牛膝可引药到肾,引邪外出,泽泻泄浊利尿,消除浮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扶正药物能增强体质,保护有效的肾单位。如黄芪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促进肾炎的恢复[3];土茯苓具有排浊泻毒,降低肾毒素的功效[4];丹参能抑制肾小球内凝血,阻止肾小球纤维化[5]。故本基本方能有效增强肾小球滤过功能,排除体内毒素,消除或减少尿蛋白及红细胞,从而不同程度地恢复肾脏功能。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症加减,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肾脏病诊治精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75.

    2  陈灏珠.实用内科,第十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99.

    3  刘建华,戴西湖.新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5-218.

    3  孔昭东,姚永年.活血益肾排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8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10):28-29.

    4  李春越.血瘀症及活血化瘀方法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5):317.

    作者单位:350001 福建福州,福州市第七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王礼彬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