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期中医中药

定喘汤治疗小儿咳喘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定喘汤对小儿咳喘的疗效。方法对82例由于痰热闭肺而致咳喘的患儿运用定喘汤加减进行治疗。结论定喘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热闭肺型咳喘疗效显著。关键词小儿咳喘定喘汤咳喘是小儿肺系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病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定喘汤对小儿咳喘的疗效。方法 对82例由于痰热闭肺而致咳喘的患儿运用定喘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 痊愈29例,显效33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 定喘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热闭肺型咳喘疗效显著。

关键词 小儿咳喘 定喘汤

咳喘是小儿肺系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病症。临床以咳嗽痰多,气喘,发热或无热为主要特征。古代医籍有: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有声也”,“咳嗽涎久不利使其喘矣”的记载。现代医学小儿咳喘属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范围。小儿咳喘,有一定的特点。盖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禀稚阴稚阳,肺、脾常不足,而卫表每见不固,固多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旋即咳喘痰多。又因小儿元阴未充,阳火易动,易成痰火相结之势。而阳气柔弱,不耐寒冷,则水饮易聚难化,故小儿咳喘,往往迁延或反复发作,是临床上较难彻底治愈的疾病。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体会到,定喘汤是治疗小儿痰热闭肺而致的咳喘良方,现以82例患儿为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患儿是我院门诊病人,都是属痰热闭肺咳喘证的患儿,男44例,女38例;年龄1~9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周。

1.2 临床表现

1.2.1 主症 咳嗽、气喘、痰多黄稠,甚则喉鸣痰涌,声如拉锯,发热或不发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1.2.2 主要体征 听诊肺部可闻干湿罗音及哮鸣音,喘甚可见明显的呼气性呼吸困难,X线检查双肺可正常或肺纹理粗乱或条索状阴影,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球可升高或正常。

1.3 治疗方法 凡有以上主症的均以定喘汤(麻黄、白果肉、桑白皮、苏子、北杏、黄芩、冬花、甘草、法半夏)加减运用,如表证重者加薄荷、荆芥以解表,痰多者加葶苈子、浙贝以化痰,喘甚加地龙、马兜玲以止喘,热重加青天葵、鱼腥草以清热,兼滞加楂叶、芒核以消滞,咳喘控制后仍痰多而伴脾虚证的,宜去麻黄、白果、桑白,加四君汤以健脾化痰,伴肺气虚者加玉屏风散、白术、云苓以益气固表,健脾化痰。

1.4 疗效标准 痊愈:服药1周内咳嗽,气促发热症状消失,听诊双肺正常,胸片或胸透双肺正常。显效:服药1周内,以上症状明显减轻,听诊双肺罗音消失,胸片或胸透双肺基本正常。好转:服药后1周内,以上症状稍轻,听诊双肺可闻干罗音,胸片或胸透肺纹理稍粗。无效:服药1周,病情无变化,体征及胸片无变化。

2 结果

定喘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喘疗效显著,痊愈29例(35.36%),显效33例(40.24%),好转14例(17.07%),总有效率92.68%,见表1。

表1 定喘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喘疗效

3 典型病例

患儿,女,2岁,流涕,咳嗽伴气喘2周,痰多难咯,喘甚时喉中痰鸣。曾肌注青霉素1周,静滴先锋霉素VI4天,及口服红霉素、百炎净,症状无改善,检查:双肺闻中小水泡音及哮鸣音,咽红(+),舌质偏红、苔黄厚,脉滑数,X线提示双下肺感染,血常规正常。此属风寒内闭化热,痰热内蕴引起的咳喘,宜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定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地龙。进药2剂,咳减喘平,守上方去地龙加云苓,服4剂后痊愈。

4 体会

定喘汤出自明朝名医张时彻著的《摄生众妙方》,是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哮喘证。而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寒邪之后极易从阳热化。因此小儿咳喘多为热证阳证,热与宿痰相结,多表现出痰热闭肺的证候,故在治疗上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方中麻黄宣肺以定喘,兼解表寒,桑白皮清肺热而止咳平喘,共为主药;北杏、苏子、法半夏降气平喘,化痰止咳,与麻黄合用,一宣一降,以加强宣降平喘作用。白果味甘而性涩,既能化痰浊,又能敛肺平喘,并防麻黄过于耗散之弊,均为辅药;黄芩配桑白皮以清肺热。冬花合法半夏以除痰嗽,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各药合用,而达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之目的,是治疗小儿咳喘之良方 [1] 。小儿易感六淫,内伤乳食,肺胃积热,木火刑金,皆令肺气壅遏,痰浊内生,肺气上逆而为喘。常谓“无痰不咳、无咳不痰”。对于小儿来说,更是具有易生痰,多热痰,痰多变的特点,因此,治疗小儿咳喘,以治痰浊为要 [2] 。治疗小儿咳喘,要注重全面调理脏腑功能,不能唯独治肺,小儿肺脾常不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治疗反复发作的咳嗽患儿,除治痰之外,要重在健脾补肺,以达标本兼治之目的 [3] 。小儿咳喘治疗,应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原则,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抓住主要病机及时治疗,果敢用药,但又要做到用药审慎,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参考文献

1 广东中医学院.中医方剂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3,456.

2 广东中医学院.中医儿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70.

3 陶亦鸣.费伯雄治疗内伤咳嗽经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1,15(4):12-13.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向阳医院

作者: 陈小青 伍志园 谢俊山 2005-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