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4期其他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35例X线与CT诊断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06-8106(2004)04-0364-0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简称OPLL),首先由日本学者在1960年报道,是因颈椎后纵韧带内钙质沉着、骨化所致,并在椎管内形成狭窄,从而压迫脊髓或神经根,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1一般资料13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男81例,女54例,男女之比为2。3方法135例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4-0364-0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简称OPLL),首先由日本学者在1960年报道,是因颈椎后纵韧带内钙质沉着、骨化所致,并在椎管内形成狭窄,从而压迫脊髓或神经根,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男81例,女54例,男女之比为2.5:1,年龄在32~82岁,平均53.7岁。1.2 临床症状 多具有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神经根性疼痛。因单纯性颈痛或上肢神经根症状就诊者48例,占35.6%;以脊髓损害就诊者63例,占46.7%;脊髓合并神经根损害24例,占17.7%。个别病例还合并交感神经症状或椎动脉压迫症状。

1.3 方法 135例患者均摄取颈椎正位、侧位及双斜位片,全部病例均做CT检查,其中57例行脊髓造影检查。

2 结果

2.1 平片表现 均显示退行性变化,颈椎后缘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关节增生硬化,椎间孔狭小,椎间隙变窄。侧位片沿椎体后缘分布长条状致密影(OPLL)仅33 例。

2.2 CT表现 后纵韧带的骨化在椎体后缘呈致密的高密度影,骨化形态呈圆形、条形、半圆形、三角形、椭圆等形状,且不同平面可表现不一。正中位114例,偏外侧21例,厚度3~9mm,所累及范围:C 2 为10例(7.4%),C 3 为18例(13.3%),C 4 为23例(17%),C 5 为38例(28%),C 6 为35例(25.7%),C 7 为11例(8.6%),均未见侵犯椎管侧隐窝。脊髓造影CT检查可见明显蛛网膜下腔及脊髓压迫征象。

3 讨论

常规颈椎X线片对OPLL观察并不理想,仅可用作筛选。CT检查系横断面扫描,故对椎管形态、后纵韧带的骨化及骨化形态、厚度、长度均可清晰地显示,而且对持续性椎管狭窄显示得十分清楚。结合脊髓造影检查,可以观察骨化块对蛛网膜下腔及脊髓的压迫部位及程度,所以CT扫描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断是最理想方法。

本组多数病例是因颈椎病行X线及CT检查而发现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故关节的变性可能早已存在或者已经开始。一般认为重症后纵韧带骨化可致脊髓压迫,但并非后纵韧带骨化是造成脊髓损害唯一因素,椎间盘病变、发育性椎管狭窄症、黄韧带钙化等并存的病理变化常常是构成脊髓损害的复合因素。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全面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颈椎X线检查和CT颈椎检查,但是对症状复杂的脊髓损害,笔者认为CT检查是确认的可靠方法。

 作者单位:1 155100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放射科

         2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者: 张欣 李建军 吴文红 2005-5-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